《水调歌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水调歌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4 09:51:53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宋·苏轼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内心的
真情实感。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
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再读理解,概括内容。
四、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五、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给红色的字注音:
琼( )楼玉宇
宫阙 ( )
不胜( )寒
绮户 ( )
婵娟 ( )
chán juān
qióng
què
shèng

朗读技巧: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2.在月光的引领下,词人的心理在发生着变化,请根据词中的句子或词语加以说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到天亮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端起酒杯
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的日子之意。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
哪里比的上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雕花的窗户
不能入睡

只是希望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心理变化:
向往 →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矛盾 →
赞美 →
怨恨 →
感悟 →
祝福
1)文中小序部分文字的作用?“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2)词的上下阕主要是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4)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细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中小序部分文字的作用?“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写出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词的上下阕主要是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实景
虚景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青天、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 存在
甲事物
创造出
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
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
的心愿?
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3、下片蕴涵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4、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愿?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
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
的心愿?
指作者的政治遭遇,想回朝廷去,但又怕党
争激烈,难以容身。
这句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
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深入思考
3、下片蕴涵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4、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愿?
深入思考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
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要求:
1.读出情感。
2.品味意境。
旷达
对亲人的思念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
之情。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感情变化:
主题:
感伤
乐观
思念亲人
怀才不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想象读,再现诗文图景
想象读,再现诗文图景
我欲乘风归去
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词人想象在天上生活的句是 , 又恐 , 。
2、表明词人对人生哲理探求的句子是 ,
, 。
3、表达了词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背诵练习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寄给宝岛台湾的少年朋友们,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台湾同胞满腔的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后练笔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