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1.地球的故事
平坦大地无尽头,
只因自身是圆球;
茫茫大海分布广,
大河奔腾小溪流。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màn)长的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猜想与假设
古人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qí)盘”,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地是方的吗?可是从来没有谁走到过地的边缘啊!
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大圆球。
古希(xī)腊人发现:进港(gǎng)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wéi)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船只出港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船桅再逐渐隐(yǐn)没在海平面下。因此他们提出了大胆的假设。
模拟进港的帆船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目的
橡皮泥
篮球
火柴梗
实验材料
a.用橡皮泥做一只小船,插(chā)一根火柴梗(gěng)作为船桅。
b.用篮球当作地球。
c.让“船”在“地球”上“航行”。
实验步骤
将帆船进出港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观察记录
a.观察“船”进出“港”时,有没有古希腊人一样的发现?
b.把“船”放在平面上“航行”,能看到相同的现象吗?
C.想一想,古希腊人为什么假设大地是球形的?
思考讨论
亚里士多德的推测
公元前
350
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作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亚里士多德是从什么角度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人类对地球形状不断地求证
尽管人们早就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可是真正用实践来证明这个推测还是16世纪以后的事。如果地球是球体,从地球上的一个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一定能够重新回到出发点。葡萄牙航海家麦哲(zhé)伦的环球航行支持了这一猜想。
1519年9月,麦哲伦带领由5艘舰(jiàn)船组成,共237人的船队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他们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
在漫长的航行中,麦哲伦一行历尽艰苦,船员大批死亡,麦哲伦也在与途中部落冲突后死亡,4艘船先后沉没。
当最后一艘船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时,船上只剩下18人。
读完上面的史实,你有什么感想?
在太空中看地球
1972年12月7日,乘坐“阿波罗(luó)17号”的宇航员拍摄了一张著名的地球照片,被命名为“蓝色弹珠”。
这张“蓝色弹珠”的图片,蓝色的部分代表了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呢?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
14
圈后,于次日返回地球。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其赤道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共11张PPT)
2.蓝色的星球
航天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颗以蓝色为主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如同一颗蓝色的宝石。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航天员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
观察地球仪,地球上的蓝色部分是什么?
我们看到大海是什么颜色的?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
计算:
a.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这些大洲和大洋,并计算出地球上陆地总面积、海洋总面积、地表总面积。
b.想一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小部分是陆地。
地球的表面是个球面,科学家用经线和纬线将地球表面划分出了很多的网状“小格子”,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准确测绘出海岸线在每个“小格子”中的确切位置。经过科学计算,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上除了海洋,还分布着湖泊、河流等水体。
湖泊
河流
冰川
地下水
地球上到处有水,但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
3%。
小结:
节约用水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工业用水净化后的再利用
喷灌
滴灌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鼓励(lì)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交流:(共11张PPT)
3.在地球上看月球
有时圆圆有时弯,
变化规律要细观;
嫦(cháng)娥(é)
奔月今胜昔,
月球奥秘有新探。
猜谜语: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我们能看到变化的月相。
在一个月里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
观察月相变化
该选择每天的什么时间来观察呢?
从农历初一开始……
要了解月相的变化,我们要进行定时、定点的长期观察。
观察、记录、交流: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总结我们的观察记录,说一说我们的发现。
分享:
如果继续观察一个月,我们会发现这个变化是会重复出现的,这就形成了月相变化的规律。
小结:
模拟月相变化
我们看到月球上的亮光来自哪里?
原理:月球自己不发光,它是被太阳照亮的。
太阳照亮月球
模拟实验
“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用黑白球模拟月球被太阳光照射,白色的一面代表被光照亮的面。实验中,白球始终对着太阳的方向。
交流:
看到的月相变化跟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一样吗?
想一想,如果月球能自己发光,还会有月相的变化吗?
总结: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形状的圆缺变化叫月相变化。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共12张PPT)
4.探索月球的秘密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探索月球充满兴趣。
1609年,伽(jiā)利略(lüè)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他发现月面上有些看起来比较暗的地方很像地球上的海,于是便将其称为“月海”;同时把那些四周边缘高耸突出的圆状物命名为“环形山”。
现代天文望远镜下的月海和环形山
月海其实是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
“阿波罗”登月记
人们登上月球的梦想,直到1969年7月16日才实现。这一天,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带着人类的良好愿望,踏上了登月的征(zhēng)途,并获(huò)得成功。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一个月海,宇航员走出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脚印。
“阿波罗11号”拍摄到月球布满环形山。这个大环形山的直径为80千米。
“阿波罗11号”上的宇航员和月球上的岩石。
“阿波罗11号”成功完成登月任务后,在返回地球途中拍摄的月球全景。
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
嫦娥奔月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的无人探测,第二阶段的载人登月以及第三阶段的建立月球基地。
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的无人探测器,它们主要负责的是“嫦娥工程”第一阶段中绕、落、回三大目标中的前两个。而“嫦娥五号”的任务则是三大目标的最后一个——回。
绕: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执(zhí)行。
落: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xún)视勘(kān)察,由“嫦娥二号、三号、四号”执行。
回:实现无人采样返回,由“嫦娥五号”执行。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
“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月球表面高精度的摄像。
“嫦娥三号”携(xié)带的“玉兔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在2019年1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通过材料阅读,你了解到中国的探月工程进行到哪一阶段了?
前面的阶段分别都实现了什么任务取得了哪些成果?
交流、拓展:
搜集“嫦娥工程”的资料,了解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