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描、算等活动来感知周长。
2.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对周长的理解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周长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图形的周长是“图形与空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组织好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15+9= 4000+600= 3×8=
34+7= 700+300= 7×9=
27+6= 300+500= 4×6=
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新授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这周末就是国庆节了,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我市中心广场摆放了很多鲜花,老师把它拍了下来,请欣赏(播放课件,出现各种形状的花坛)
(2)提出问题
谈话: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该怎样保护好花坛里的花草?
引导学生说出花坛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等四种形状的花坛。
师:为了更好保护这些鲜花,园艺工人决定给每个花坛安上护栏,想一想这些花坛的护栏该安在什么地方?谁在图上指一指?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与周长有关的现实情境,引出学生对周长的探索和研究,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指一指,说一说
谈话:谁愿意给大家指一指,护栏是在什么地方安装的?
分别找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不同形状的花坛护栏的围法。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护栏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一圈(一周)。
(2)描一描
你能沿着花坛的边描出他们的一周吗?
学生在课本上画完后展示出现问题的学生作品,感受一周的封闭性。
(3)揭示一周边线
小结:同学们,其实你们刚才在屏幕上指的,在纸上画的,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周边线。屏幕动画演示:从圆形花坛的任意一点起,绕一周回到起点,就是圆形花坛一周边线。(理解周长的封闭性)
(4)找一找
让学生指出教室里一些物体面的一周边线。(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面、课桌面…)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在教师的说教中产生,而要在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学生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描一描、画一画、找一找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图形一周边线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总结周长奠定了基础。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动手中领悟,在交流中提升思维,构建新知。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独立思考
谈话:通过围护栏,我们知道了图形的一周边线。那么现在要知道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2)揭示周长的含义
教师总结:在数学上,(围成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一周边线的长)
课件显示不同花坛描出的一周边线,让学生说出不同形状花坛的周长
(3)测量周长
①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测量所拿图形的周长。
②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测量哪些地方,用什么办法测量?
③小组交流
④全班交流:需要测量长方形的两条邻边或四边;正方形测一边或四边;圆测一周。
测量的方法:(A)用直尺子量。(B)用线量之后再用尺子(C)用软尺来量(D)步测……
教师提示:具体用什么办法测量可以根据图形的形状和测量要求灵活选择。
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课本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足够的操作活动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就可以水到渠成,学生的思考和研究由“护栏的长—花坛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一步步转移,再通过测量、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2)做自主练习第2题
(3)动脑:
一块长方形花坛被分成1、2两部分, 1、2两块花坛周长一样长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注重概念的应用和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层次性、灵活性、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总结反馈,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与周长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有很多惊喜的收获。
(3)课后延伸:你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得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吗?课后动手试一试。
(4)课后作业:课本46页自主练习的3、4题。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再现;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周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素养,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