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上 3.2乘法结合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上 3.2乘法结合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4 20: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青岛五.四制2011版四年级上册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2. 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说说用了什么规律?
23+87= + 23 46+ =23 +
24+56 = 56+ (23+87)+13=23+( + )
24+(76+44)=(24+ )+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
1、出示:一共购进了多少克花土?
(1)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自主解答:
(2×25)×20 2×(25×20)
=50×20 =2×500
=1000(千克) =1000(千克)
2、全班交流:
问:对比这两道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
(1)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你会用两种不同的综合算式解答吗?
自主解答:
(5×8)×10 5×(8×10)
=40×10 =5×80
=400(千克) =400(千克)
4、全班交流:
问:对比这两道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观察下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25)×20 = 2×(25×20)
(5×8)×10 = 5×(8×10)
6、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7、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a×b)×c=a×(b×c)
8、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吗?
教师小结并板书: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
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小组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旁引导,加之学生在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想到乘法可能也有结合律。因此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举例、验证中探索发现。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1、谈话:加法中有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运算中除了乘法结合律还有其他规律吗?
2、小组猜测举例验证。
3、汇报交流
4、学生总结:用一句话表述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
5、对比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这一层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地完成乘法交换律的学习。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四、巩固练习
1、脱式计算 125×7×8
2、填一填,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6×16=16× 5×(14×9)=(5× )×
6×13×5=13×( × )
3、简便计算
23×125×8 5×37× 2 25×166×4
4、农庄小学新建了一幢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24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地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进行巩固。练习中第3题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计算准确有困难,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会使计算更加简便,教师故意设计此图,激发学生好奇心,以饱满的热情期待下节课的研究。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2×25)×20 = 2×(25×20)
(5×8)×10 = 5×(8×10)
(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