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1.1.1信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2018)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1.1.1信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1-15 14: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树木年轮的图片,请学生回答除了看到了树木的年轮,大家还看到了什么信息?
生:尝试回答
师总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如下信息:气候的干旱或寒冷,对地方病的成因,环境污染,地震时间和强度,火灾等。
通过年轮可得出年头好坏,还能得出火山爆发的时间等等,科学家们将去探索如何利用年轮帮助人们预测未来气候方面等信息。
2.新课讲授
教师:年轮向我们传达了很多信息。那到底什么事信息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戴眼镜等等特征)。
……
师: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呢?
生1:校园里铃声响起,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动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比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道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望远镜、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天气的温度信息,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完成书本第三页的表格。
学生上网查找。
回答通过哪种途径获取的温度信息较为准确 ?
师: 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
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学生:(天气预报。)
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信息。
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实践游戏: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八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做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各不相同。序号为一的小组依次将纸条上的数字记下,并将纸条传递给本小组的下一个同学。序号二的小组第一个同学将纸条的内容记下,纸条不往下传递,通过耳耳相传,将内容依次传递下去。序号为三的小组第一个同学将纸条内容记下,纸条不往下传递,将内容比划在下一个同学的手心里,依次传递下去。八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组名 信息传输方式 传输速度 可存储性 传输结果
第一组 序号为一的小组依次将纸条上的数字记下,并将纸条传递给本小组的下一个同学。 1 好 无失真
第二组 序号二的小组第一个同学将纸条的内容记下,纸条不往下传递,通过耳耳相传,将内容依次传递下去。 2 一般 部分组有失真
第三组 序号为三的小组第一个同学将纸条内容记下,纸条不往下传递,将内容比划在下一个同学的手心里,依次传递下去。 3 差 失真
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教师:总结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序号一的小组基本上每个同学记得都非常清楚,都知道了纸条上的内容,这就是共享性的体现。
讨论: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
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
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广播、电视、电话、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途径来传输信息。
归纳:信息的表示、传递和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载体。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
学生尝试总结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