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21届高三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选择共35小题,其中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50分)
甲、乙、丙三幅图所示的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 或b)。读图,据此完成1-2题。
甲图 乙图 丙图
1.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赤道 B. 乙地位于南温带
C.丙地位于北温带 D.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2.在甲图中当a代表的节气出现时(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C.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周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3-4题。
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
3.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
A.增加室内外温差B.减少病虫害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能量损耗
4."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提高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据此完成5-6题。
图甲 图乙
5.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
①潮湿气团②干燥气团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
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
6.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 D.怪石林立,风大云急
沙丁鱼是冷水鱼。当冰冷的洋流沿着南非海岸线由南向北侵袭,形成一条狭长的冷水带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下图),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全程1000多千米。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沙丁鱼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变化 B. 食物变少 C.天敌侵袭 D.人类活动
8.沙丁鱼大规模迁徙的时间可能是( )
A.1-2月 B.3-4月 C.5-7月 D.9-11月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
9.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D.坡脚>坡中>坡顶 C. 坡中>坡脚>坡顶
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① ② ③ ④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
B.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
C.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
D.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
12.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 )
A.扩大灌溉范围 B.降低河流落差 C.避免洪涝灾害D.缩短航运里程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1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A.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B.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C.增加下渗,地下水位上升 D.打破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沉积作用表现明显的地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16.图中I Ⅱ Ⅲ IV岩层或地质构造的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
A. Ⅲ I IV II B.IV Ⅲ Ⅱ I C. Ⅲ IV I II D. III IV II I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下图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河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四位置,河水流速最快、侵蚀较强的是( )
A.甲 B.乙 C. 丙 D.丁
18.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B.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生态树池是设置在车道两侧以滞蓄、净化并渗排雨水径流的城市生态设施,兼具遮阳挡风、除尘降噪等功能。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地的生态树池景观及结构,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
A. 落叶阔叶乔木 B.常绿硬叶乔木
C.常绿针叶乔木 D.常绿灌木
20.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其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
A.提示行人注意安全 B.增加入池径流总量
C.防止入池固体堵塞 D.降低入池径流流速
读某地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乙'、丙',由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据图,完成21-22题。
21.最能反映沿MN线对应剖面的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A. B.
C. D.
22.此时乙点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 南风 C.西北风 D.北风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月份透明度不足1米。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23-25 题。
23.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改道
C.褶皱凹陷 D.冰川作用
24.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B.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太阳高度角小
25.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主要是由于( )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湖岸沿线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某科研小组在黄河兰州段南岸马滩附近选取了1个代表性剖面进行高密度采样研究,下页图示意黄河兰州段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Mz)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26-27题。
26.根据粒度测定,第15层以中砂为主,则第12层的沉积物主要是()
A.粗砂 B.细砂 C.极细砂 D.粉砂
27.根据各地层沉积物粒径分析,可知下列地层沉积物形成时洪水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第 12层>第3层>第1层
B.第2层>第5层>第10层
C.第14层>第7层>第9层
D.第8层>第9层>第13层
流石滩通常是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流石滩上的植被形态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下图为高山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据此,完成28-29题。
28.下列因素与流石滩形成有关的是( )
A.岩性坚硬完整
B.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
C.海拔高,风力强劲,风力侵蚀搬运,在平坦处沉积
D.日较差大,风化和冻融作用明显
29.下列关于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茸毛利于吸引昆虫传粉
B.白色茸毛有利于增大受光面积,加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夜晚保温
D.白色茸毛体积较大,有利于蒸腾作用正常进行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 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如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30-32题。
30.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31.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
A.落叶阔叶林之下 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32.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 D. 降水的季节变化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33-35题。
33.设雪线高度为3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
A.T=10℃;P=120 mm B.T=10℃;P=40mm
C.T=18℃;P=120 mm D.T=18℃;P=40 mm
34.造成图中30°纬线附近雪线分布与两侧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压带 C.风带 D.纬度
3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高纬农区作物单产提高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某科考队考察南美洲火地岛过程中发现,火地岛多冰川湖和沼泽等湿地,岛上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南美洲南部的西海岸,海岸线破碎,且从西海岸到东海岸自然景观差异显著。下图为"南美洲南部部分区域和45°S附近的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以及醉汉树景观图"。
(1)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的依据。(6分)
(2)说明火地岛"醉汉树"树冠的朝向。(4分)
(3)简析南美洲南部西海岸海岸线破碎的原因。(8分)
(4)阐述南美洲45°S附近东部植被的演变过程。(8分)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6分)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6分)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源地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在该区域依托辫状水系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该说法,并说明理由。(6分)
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5ACDAC 6-10DACAD 11-15ADADB 16-20AADAC 21-25DDABD 26-30AADCC 31-35DADBB
36(26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2分)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2分)
(2)火地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2分)
盛行西北风且风力强劲,树冠朝向东南方。(2分)
(3)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2分)
纬度较高,且多高海拔山地,冰川侵蚀作用强;(2分)
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强;(2分)
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2分)
(3)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导致地壳抬升,山地隆起∶(2分)
东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减少,逐渐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
河湖减少,地表水匮乏;(2分)
植被退化,森林逐渐演变为草原或荒漠。(2分)
37.(24分)
(1)上游落差大,水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2分);
下游河床平坦开阔,流速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2分);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裸露,形成辫状水系(2分)。
(2)4—10月份沱沱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2分);
浅滩沙洲广布,水源和食物丰富(2分);
浅滩水系阻挡天敌(2分)。
(4)冬季河流封冻,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增大(2分);
冬春季水位低,沙洲裸露,提供沙源(2分);
午后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扬沙(2分)。
(5)赞同。当地景观独特,吸引力大;
有青藏铁路,交通便利,通达性好;
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利于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不赞同。破坏斑头雁的栖息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
风沙严重,威胁游客安全;
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污染后环境恢复慢;
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结论没有分,每点2分,任写3点即可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