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如何读懂内容情感篇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诗歌赏析:如何读懂内容情感篇 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5 10: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之如何读懂内容情感篇
中国古典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和谐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纲要求:
?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考生的瓶颈。
二、诗歌阅读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
——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三步走

读懂

鉴赏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诗歌鉴赏三步走
(一)能读懂——内容。
(二)会鉴赏——表达技巧、情感。
(三)精表达——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四、重点、难点:
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五、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读诗思路:
重要词语!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又如:《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茅茨: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谢冕
含义——韵味
读诗任务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方法归纳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总结方法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例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总结方法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总结方法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请找找下列两首诗的“情感关键词”。
枫桥夜泊   张继
相见欢
李煜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①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②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③。
注: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意象与情感
月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
杨柳
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菊花
高洁、隐逸
梧桐
凄凉悲伤
浮云
漂泊
意象与情感
杜鹃
凄凉、哀伤
鹧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蝉
悲凉
鸿雁
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
、指代书信
例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
①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释因为诗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1分)“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1分)
总结方法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例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尾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总结方法
(七)看尾句
,卒章显志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总结方法
(八)看题干,获取有用信息。
仔细阅读题干,帮助理解诗意。
命题人为了讲清题意,有时在表述中会透露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诗意,因而要好好把握。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七、课堂小结(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七)看尾句
,卒章显志。
(八)看题干,获取有用信息。
鉴赏诗词莫要慌
平心静气细思量
先从标题来入手
再借注解来相帮
诗中意象要注意
暗示形象和思想
题干务必要精读
一字一句不能放
扣住词句来作答
自己不要乱主张
答题指津顺口记
八、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共4首)
1.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谢枋得①《武夷山中》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八、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共4首)
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kuí)州瀼(ràng)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八、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共4首)
提问: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八、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共4首)
4.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释]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任选一角度,赏析该诗的内容情感?
1.不同意。(1分)诗人通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
(1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的凄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
2.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第一个,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其关键的信息点是“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作者谢枋得具有抗节隐居、忠贞不屈的节操。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梅花品格自比,他追求坚贞孤傲的人格操守。于是,(1)小题便可迎刃而解: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不屈的情怀。
八、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3.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园的思乡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故园、头白、注释“流寓”)
八、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4.(1)从题目来看:本诗表明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诗歌。
(2)从作者来看: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并不出名。但我们知道他是南宋的诗人,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破的伤感。(3)从注释来看: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既然是在国家灭亡,而自己被押解北去的路途中所作,那么情感应该是表达自己面对国家灭亡的极度悲痛的心情。
八、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4)从诗句的情感语来看:在这首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寒,断。“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了作者心情之冷清;“断”字则表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经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悲痛之情。
(5)从诗句的意象语来看:这首诗歌塑造了这些意象:燕云,江水,夕阳,寒鸦,四百州。我们要仔细逐个分析每一个意象的内涵。
首先
,“望不到尽头的燕云”,表明作者知道自己要被押解到元朝的大都燕京去,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就象那天边的云一样望不到尽头,无法把握。
其次,“悠悠东去的江水”则表明作者感叹南宋国家已经灭亡,国运无可挽回就象东去的江水一样无法阻挡,而江水“悠悠东去”又象征作者面对国家衰亡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
再次,“夕阳”,“寒鸦”都是没落之景,南宋的命运就象这将要坠落的“夕阳”和将要归圈的寒鸦一样此时此刻的作者,面对如此衰败之景,怎么不更增悲情!
最后,“四百州”是南宋的故国之疆土,而现在南宋已经灭亡,面对这广阔的故国的疆土,作为一个深深的爱着他的国家的诗人,怎不肝肠寸断!
八、实战演练(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