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实验室收集、验满二氧化碳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
B、收集
C、验满
D、验满
2、世界气象组织(WMO)指出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约1.1℃。若任由温室气体继续排放,将会带来更严峻的威胁。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当我们离开教室时,把灯、电扇关了
B.坚持将垃圾分类投放
C.吃早餐使用一次性餐具
D.尽量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
3、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5、碳的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循环
B.绿色植物可以将CO2转化为O2
C.CO2排放过多会污染空气
D.含碳单质矿物转化为CO2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6、下列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碳和氧两种单质
B.性质--与一氧化碳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灭火
D.制取--实验室中常用碳与氧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7、小金针对CO2的性质进行了相关整理,全部符合事实的一项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分析
A
?
塑料瓶变瘪
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
B
?
溶液由紫色变红
证明CO2具有酸性
C
蜡烛熄灭
体现CO2能灭火
D
?
收集到一瓶CO2
体现CO2在水中溶解能力很强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B、C、D、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体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0.03%
C.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干冰能进行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
10、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过量二氧化碳可能使人窒息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是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D.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中二氧化碳表现出氧化性
1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选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大量制取二氧化碳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开始收集
C.图1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
D.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b端通入
1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14、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二、填空题:
15、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物质世界中最庞大的家庭。
(1)下列碳的化合物中,汽水含有较多的物质是
(填字母代号)。
A.一氧化碳??
B.碳酸??
C.甲烷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4)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①步骤1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
②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代号)。
A.原料可循环使用
B.有效利用太阳能
C.可全天候使用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甲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
(2)乙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图B),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
;②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3)丙同学轻轻捏C中胶头,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
17、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探究其化学性质。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有
(填字母序号)。
(4)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a、b)。
(5)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
,若看到木条熄灭,则证明气体已经集满。
(6)若装置G中盛放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装置G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7)若装置G中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装置G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备氧气通常用装置A,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旋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装置A改正后若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还需将装置A怎样改动?
。现准备一瓶收集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
(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更便于做这个实验,观察铁丝的燃烧现象为
。实验结束后应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
。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若反应太剧烈,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装置G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是
,能用此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5)小组同学又做了如图(甲、乙)燃烧实验,请从实验现象和反应类型方面找出这两个反应的不同:
。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是
,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炭应放在
(填“①”或“②”)端。实验结束后,若固体有剩余,处理的方法是
。
(7)同学们又做了如下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图A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
。
图B中,体现的二氧化碳性质
。
图C中,软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A
C
C
C
D
B
B
11
12
13
14
C
C
C
B
二、填空题:
15、答案:(1)B;
(2)二氧化碳+水→碳酸;
(3)A。
(4)CaO+CO2CaCO3;
②AB。
16、答案为:
(1)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2)①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②CO2+H2O→H2CO3;
(3)气球逐渐膨胀;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或CO2+Ca(OH)2→CaCO3+H2O。
17、答案:(1)长颈漏斗;
(2)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BD或BF;
(4)a;
(5)放在集气瓶口;
(6)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7)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18、答案为:
(1)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2)A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G;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B;过氧化氢水+氧气;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扣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开始收集,当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集气瓶口,拿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5)实验现象:甲中集气瓶内壁有大量水雾,乙中没有水雾;反应类型:甲不是化合反应,乙为化合反应。
(6)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①;
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7)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