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
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
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
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
铃声能传递能量
C.
铃声属于噪声
D.
铃声能传递信息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象能发出次声波
B.
狗能发出超声波
C.
蝙蝠能听见次声波
D.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最大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
声音太大
B.
声音太小
C.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D.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下列图片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
??
声呐测距系统B.
???????
超声波焊接
C.
????
微波加热D.
?????
北斗卫星导航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关于声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可以增大响度,因为喇叭振动的频率加快了
B.
超声波可用于手机接打电话和声呐探测
C.
倒车雷达和蝙蝠,都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障碍物的
D.
在加油站或发生雷电时不要打电话,是为了防止电磁波造成的危害
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A.
探测鱼群的位置
B.
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
C.
将病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D.
测量海底深度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人们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是由于其响度太小
C.
发声音调高的人音色一定好
D.
乐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
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超声波的频率比声音低
D.
人耳可以听见超声波
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D.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轮船上的声呐是利用________进行海中探测,而发生海啸和地震时能产生________。均选填“超声”或“次声”
外科医生利用_____振动来除去人体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
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发生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__________声波,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声波信号提前预知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
有以下事实或做法: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医生用B超来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以上事例中,能表明可以传递信息的是______
;能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_____
填序号
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工作的。核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是利用_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来获得核能的。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测得该处海水深____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这种方法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些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是由刮鼓______产生的,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如图所示,去掉罐头盒的盖子,给它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把开孔的底端对着烛焰,敲橡皮膜,观察到烛焰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摇晃甚至熄灭,这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故选A.
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即可解答,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声能传递信息这个知识点。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题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选D。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声的频率以及超声与次声,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
依据超声和次声的频率结合图片中的数据解答题目。
【解答】
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
A.由图片信息可知,大象的发声频率为14Hz---24Hz,能发出次声波,故A正确;
B.由图片信息可知,狗的发声频率为452Hz---1800Hz,不能发出超声波,故B错误;
C.由图片信息可知,蝙蝠的听觉频率为1000Hz---120000Hz,不能听见次声波,故C错误;
D.由图片信息可知,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大,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超声与次声,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kHz之间,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kHz的是超声波。
【解答】
人耳对声音的听觉是有一定范围的,频率低于每秒20次的次声和高于每秒次的超声人耳是听不见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声音人耳都能听得到.“B超”机的频率大于20000Hz,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
A、声呐,又叫超声雷达,是依靠超声来实现距离的测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微波加热使用的是电磁波,不是超声波,故C不符合题意;
D、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声音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能量,就传递信息来说,声音有“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就传播能量来说,声音有“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给病人清洁牙齿等。
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基础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实际生活中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应用。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及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同学们要学好物理知识,使它服务于生活。
【解答】
A.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A正确;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音调高,不在人的听觉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C错误;
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该选项符合题意;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
8.【答案】D
【解析】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可以增大响度,因为喇叭振动的振幅增大了,故A错误;
B、手机通信是通过手机发出和接收电磁波工作的,声呐探测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和蝙蝠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D、在加油站或发生雷电时不要打电话,是为了防止电磁波造成的危害,故D正确。
故选:D。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超声波具有定向发射的性质,可以用于回声定位;
电磁波对会造成危害。
此题是一道声现象,以及电磁波的危害,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C
【解析】解:A、渔民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渔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从而判断出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定位;
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是利用超声波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利用了回声定位;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不是利用回声定位;
D、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
故选:C。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回声定位实际上就是利用声音的反射传递信息,把握住这点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
B、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故B错误;
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发声音调高的人音色不一定好;故C错误;
D、乐音也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低于20Hz的叫次波声,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即不同的物体所产生的音色是不同的;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基础知识,乐音的特征、防治噪声的途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1.【答案】B
【解析】解: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
12.【答案】D
【解析】解: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A错;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故B错;
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故C错、D正确。
故选:D。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13.【答案】超声;次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难度较小。
声呐是利用进行探测的;地质灾害来临前会有次声波产生。
【解答】
轮船上的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海中探测,而发生海啸和地震时能产生次声波。
故答案为:超声;次声。
14.【答案】超声波;能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的利用的掌握情况,本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性题目。
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答】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超声波;能量。
15.【答案】次;信息
【解析】
【分析】
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发出次声波,如:海啸、台风和地震以及核弹爆炸,都会发出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科学家可以用仪器监听到海啸、台风和地震时产生次声波。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声波信号提前预知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次;信息。
16.【答案】;
【解析】解: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即通过声音我们判断是不是破裂,即是声音传递了信息;
医生用B超来获取病人体内器官的情况,故是声音传递信息;
医生用超声波给人们洁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即侧指声音比较有“劲”,故是声音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即通过声音我们明白了或知道了什么,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即侧指声音比较有“劲”;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不同,重在把握它们的区别.
17.【答案】超声波?
不可再生?
核裂变
【解析】解:
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制作的;
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不能在短期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由于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可再生;核裂变。
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制作的;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对于核能的利用情况的掌握,这些知识点都是中考的热点。
18.【答案】3000;不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和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时间为声音传播来回的时间;利用计算路程;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声音由海面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则海洋的深度为;地球和月球间的太空处于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不能。
19.【答案】振动?
信息
【解析】解: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信息,类似青蛙的叫声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声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20.【答案】会?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解:敲击橡皮膜时,膜振动产生了声音,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当声波到达火焰处时,火焰就会晃动;
故答案为:会;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此题应了解: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与能量的关系: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