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致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评估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致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评估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5 14: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远高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
高二语文
积累与应用(10分)
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论语·颜渊》)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____________。(《大学之道》)
合抱之木,___________。(《老子》)
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______《春江花月夜》)
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成语“任重道远”出自《论语·泰伯》:“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6分)
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
刘志琴
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
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而动心的私情。
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第①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 “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11.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C.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12.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冯梦龙以圣人有为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B.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C.李贽认为人必定是有私心的,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D.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13.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 (5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母亲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看见大雪封山,看见那些被堵在路途上无法回家的打工者们失望的眼神。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在那个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选编自《散文》2018年2月刊,有删改)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浪线句。(3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引用”的作用。(4分)
16.文中四处划直线句子都描写劳作归来的母亲,请分析其作用。(5分)
17.这篇散文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为标题,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8—20题(8分)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8.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同。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9.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哀婉悲凉 B.凄楚含蓄 C.清幽质朴 D.飘逸旷达
20.请结合全诗内容对尾联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19分)
①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②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③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同列嫉之奏为国子监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④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⑤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2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善属文(??????)?(2)休烈寻转工部侍郎(??????)
2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肃宗践祚(????)
A.逃亡??? B.废位????? C.履职??? D.即位
(2)不忘规过(????)
A.谋划打算???B.纠正改正????C.劝告建议???D.法则标准
23.下列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同列嫉之/奏为国子监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同列嫉之/奏为国子监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同列/嫉之/奏为国子监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同列/嫉之/奏为国子监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24.把第④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25.第②段于休烈的“对曰”很有智慧,请从对话双方身份这一角度加以分析。(3分)
26.第⑤段写了妻韦氏及于休烈去世的相关内容,请分析其作用。(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7—30题。(12分)
送陈升之序
(宋)王安石
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①仁而有余于仁矣,孑孑然②义而有余于义矣。人见其仁义有余也,则曰: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有大此者。然上下竢③之云尔,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则煦煦然而已矣,孑孑然而已矣。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④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暴于下,下心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上下交疑,诚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幸欲任,则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惩之矣。
③噫!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难则奈何?亦精之而已矣。恶之则奈何?亦充之而已矣。知难而不能精之,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
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颜悦色貌。 ②孑孑然:谨小慎微貌。 ③竢:同“俟”,等待。 ④烝:众多。 ④充之: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27.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故 B.因 C.且 D.则
28.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写对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D.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29.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3分)
30.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一主张。(5分)
写作(70分)
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有人却说与其奢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