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5 10:16:53

文档简介

10月月考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答案:1.A;
2.C;
3.D
解析:1.A项,曲解文意。原文内容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
2.C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故选C。
3.“只要国家强大、民族独立就能拥有文化自信”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第五段“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
二、答案:4.B;
5.①是父亲留下的念想(遗物);②凝结着母子的深情;③是我和母亲的精神支柱。④寄托了我对父母的怀念。(每点1分)
6.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描写富有层次:“苍白”的脸色是肖像描写,“扶”、“滑”等动作表现人物乍听假画之后的心理剧震;挥手蒙脸的动作则反映人物此刻内心的失落与伤痛;“苍白的头发”则显示与人物年龄不相称的苍老,可以想见这位母亲所经历的艰难与辛酸。这样写,能形象而细腻地展现这位母亲复杂的心理和沉痛的心情。
7.(1)线索:这幅画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集中。(2)象征:“仰首长嘶”的骏马让人联想到这对母子在逆境中的奋争;“照夜白”三字又能让人感受到逆境中的希望、温暖与关爱。
三.(一).答案:8.B;9.D,“术”应为“数”;10.C
11.(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啊。
解析:
(二).答案:12.B;
13.(1)特点:前两章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了个别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
(2)作用: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杳无音信,又不见踪影;
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之假设与“子宁”之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渐次加强,可以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解析:1.“仅用‘往’‘见’二字”错,应是“仅用‘挑’‘达’二字”。
2.先答出特点,再分析作用。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一般为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个别词语,然后指出关键处变换的词语即可。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一般为回环往复,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断地重复,亦会增强诗歌的情感,本诗主要表达了相思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14.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2)海不厌深,周公吐哺(3)羁鸟恋旧林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C
解析:A项.籼(shān)应读(xiān)
,分糵应写成“分蘖”
B项,跬(guǐ)应读(kuǐ),拾缀应写成“拾掇”
D项,孱头应读(càn),书生义气应写成“书生意气”
16.答案:(1)B;(2)A;(3)D;
解析:(1)分离:分开;别离。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语境用于从基因组里把一个基因提取出来,应用“分离”。包含:里边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结合语境,应选“包含”。不可限量:数量很多,无法限制;前程远大。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指数量大或程度深。根据语境,应选“不可估量”。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文中说的是“个体不良行为”与“生物内在节律”两个事物,应选“背道而驰”。
(2)本句陈述的是生物钟,并非强调“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以排除B、C两项。本句陈述生物钟时强调的是所有生物而非人类,所以排除D项。
(3)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倒不过来”后加“的情况”;二是语序不当,可将“虽然我们”改为“我们虽然”。A、C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B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
17.答案:①莅临改为到;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③家父改为令尊;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这里主要考查的是谦敬辞的运用,用于自己的要用谦辞,用于别人的要用敬辞,不可混淆。“莅临”是书面语、敬语,多用于指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寒舍”是谦辞,谦称自己的家。“家父”是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应用敬辞“令尊”。“鼎力相助”是敬辞,表示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惠赠”是敬辞,表示别人的赠予,改为“送”。
五、写作(40分)
高中生应该准确掌握书信的写法,既要注意格式,又要注意书信对象及劝说的效果。高终胜爸爸的思想比较顽固,说”哪怕借钱也得按咱这里的规矩办,不然多丢面子!”,对儿子的劝阻更是厉声呵斥。因此,要想写好这封信并达到预定的效果,其难度还是较大的。但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材料,进而多角度立意,比如可逐条分析当地与“高终胜的爸爸”做法之不妥:大操大办,剩菜堆积如山,是典型的铺张浪费;“按咱这里的规矩办”,缺乏主见,不敢或不愿革除落后乡俗;“哪怕借钱”也要大办儿子的婚事,可能债台高筑,也没有顾及自己一家人今后的生活;怕“丢面子”,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儿子的劝阻有道理却不听,说明其思想僵化保守还可能导致家庭矛盾。而这封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事例与道理让长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尊敬的叔叔:
您好!看到您的儿子在某网站上的留言后,我想写--封信劝劝您。
现在大家都在反对铺张浪费,像村里的人那样做是不合适的。为了面子,花一些不必要的钱,还会欠下许多债,也不值得。
您的想法我能理解: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您如果不像他们一样做,会被他们看不起的。但请您想一想,在您浪费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还有多少人在挨着饿。我想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吃不上饭的日子有多艰苦。
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分享喜悦,沾沾喜气,可是不知不觉之间一切都变味了,为了显示自己家里条件好,而开始攀比,这件事还是很值得反思的。叔叔,我认为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情。再说了,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让自已快乐,让家人幸福和睦吗?为什么要一味取悦别人而委屈家人呢?
我有一个叔叔,他有自己的公司,但他过年回家时,从不去饭店吃饭,只要家里有莱,他就会下厨,烧几个家常莱,一家人国坐在起吃吃饭叙叙话,他认为这是最快乐的。什么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家常菜的味道。因为那里是家,家里有最亲的人。
叔叔,规矩是人定的,可以改;人心是活的,需要用真情对待。我想只要该有的礼节有了,没有人会在意吃的是什么。其实,我最喜欢过年、过节、亲戚朋友结婚这些喜庆团聚的时刻。不是因为这些时候有好吃的、好喝的,而是因为能看到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的亲人。因为这样的机会,大家才能聚到一起,您能体会到这种欢乐的感觉吗?况且我们本就不富有,为什么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呢?您的儿子劝阻您,他的用意是对的。人们常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有长远的眼光;您若是真的借钱办事,您想过热闹之后的事吗?倘若每天都生活在还债的焦虑和恐惧里,有什么快乐可言呢?叔叔,请慎重考虑!希望我写的这封信能使您改变想法,若有言语不得当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您身体健康,婚礼举办顺利!
此致
敬礼
武城一-中廉萌
X年X月X日弥勒二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可能不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只要国家强大、民族独立就能拥有文化自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照夜白
刘墉
15年前,她丈夫遽逝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斡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斡照夜白?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尺,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仿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注】照夜白:唐玄宗坐骑,曾随其南征北战,立功无数。韩斡:唐代画家,尤工画马,《照夜白》为其代表画作。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丈夫辞世朋友操心母子却无畏,为下文表现母子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作铺垫。
B.男士与"我"的偶遇过于巧合,违背了生活真实,令人生疑,是本文的致命伤。
C.儿子之所以觉得自家的假画比真画还真,因为其间凝聚着他对父母的追思怀念。
D.本文构思精巧,悬念丛生,在相互的体谅与关怀中表现出令人感动的母子深情。
5.“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联系全文,分点概括(4分)
6.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文中画线段的表达效果。(4分)
7.纵观全文,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起什么作用?
(6分)
二、文言文阅读、默写(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微动。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
8.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9.下列对于本课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金石,文中指携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
D.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艺。
10.下面对[乙]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①子衿:你的衣领。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衿,衣领。②嗣:接续,继续。③佩:佩玉的带子。④挑兮达兮:独自徘徊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往”“见”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
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女主人公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在城楼上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得益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13.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令人叹为观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山不厌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第Ⅱ卷
表达运用题
(共5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下列加粗字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稻菽(shū)?早籼(shān)??
分糵
锲而不舍
B.饥馑(jǐn)
跬步(guǐ)
拾缀
越陌度阡
C.寥廓(kuò)?襭之(xié)
潦倒
摧眉折腰
D.孱头(chán)?剡溪(shàn)
半霎
书生义气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的生物需要适应地球的自转,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钟来预测和适应昼夜变化。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_________出了一个调控生物钟的基因。他们苦心孤诣地观察细胞中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变化,鉴定其他相关蛋白所_________的成分,揭示了果蝇生物钟的调控机制。由此,科学家们认为,(
),也是生物适应外界环境而进化的结果,它调控着10%—40%的基因表达。研究生物钟对了解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治疗由生物节律失常造成的人类疾病有着_________的应用价值。
就我们人体而言,如果外部环境与生物钟发生冲突,个体不良行为与生物内在节律_________,那么,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时差综合症”。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我们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虽然我们感到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生物钟的正常工作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继三位诺奖获得者开拓性的研究之后,生物钟学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指导着人们健康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分析
包涵
不可限量
南辕北辙
B.分离
包含
不可估量
背道而驰
C.分析
包涵
不可估量
背道而驰
D.分离
包含
不可限量
南辕北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生物钟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
B.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生物钟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
C.生物钟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D.生物钟是所有生物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有的现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我们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我们虽然感到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
B.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我们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有时候虽然我们感到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
C.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我们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我们即使感到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
D.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我们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有时候我们虽然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
17.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和求助信,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网友高终胜在某网站留言:“我是皖北农村的学生。近些年,我家方圆几十里办酒席,每次都是几十桌,好烟好酒之外,每样菜都是双份的,每桌都有40多道菜。每当看到客人吃剩的堆积如山的鸡鸭鱼肉时,真的心疼啊!我哥马上要结婚,爸说,哪怕借钱也得按咱这里的规矩办,不然多丢面子!我刚想劝阻,换来的却是厉声呵斥。在此恳请大家帮着劝劝我爸。”??
?
请给高终胜的爸爸写封信进行劝说,署名为“武城一中廉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