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5 11:1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2比较线段的长短练习题
一、选择题
如图,下列关于图中线段之间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已知线段,点C在直线AB上,且,则线段BC的长为
A.
12cm
B.
8?cm
C.
12?cm或8?cm
D.
以上均不对
如图,线段CD在线段AB上,且,若线段AB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28
B.
29
C.
30
D.
31
两根木条,一根长10cm,另一根长12cm,将它们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A.
lcm
B.
11cm
C.
1cm?或11cm
D.
2cm或11cm
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已知线段,延长线段AB到C使,延长线段BA到D使,则线段CD的长为
A.
12cm
B.
10cm
C.
8cm
D.
6cm
下列日常现象: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其中,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现象是
A.
B.
C.
D.
如果线段,,且点A、B、C在同一直线上,那么A、C间的距离是
A.
10
cm
B.
2
cm
C.
10
cm或者2
cm
D.
5
cm或者2
cm
如图,从A到B有,,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是,其理由是
A.
因为它最直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因为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
B.
在线段AM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那么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C.
因为A,M,B在同一直线上,且,所以M是线段AB的中点
D.
因为,所以点M是AB的中点
二、填空题
如图,已知空间站A与星球B距离为a,信号飞船C在星球B附近沿圆形轨道行驶,B,C之间的距离为数据S表示飞船C与空间站A的实时距离,那么S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D、E分别为AC、AB的中点,则DE的长为______
如图,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和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数轴上有两点M、N,点M到点E的距离为2,点N到点E距离为5,则M、N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数轴上,与表示的点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三、解答题
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若,.
求线段AB的长;若点P为数轴上与A、B不重合的动点,Q为PA的中点,H为PB的中点,当点P在数轴上运动时,QH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求出线段QH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不相等的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那么点C应在什么位置?请说明理由.
如图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
点B在点A右边距A点4个单位长度,则点B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_;
在的条件下,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A运动到所在的点处时,求A,B两点间距离.
在的条件下,现A点静止不动,B点再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时,经过多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小明、小伟、小红三名同学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如图所示B,C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米,米,他们打算合租一辆接送车去上学,由于车位紧张,准备从A,B,C三个住宅区中选一个设为停靠点,为使三名同学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你认为停靠点应该设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点B对应数是90.
求A点对应的数;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点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
如图3,将中的三动点M、N、P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为线段MN的中点,R为线段OP的中点,求的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
解:,,故选项A错误;
,故选项B错误;
,故选项C正确;
,,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点C在A、B中间时;点C在点A的左边时;求出线段BC的长为多少即可.
【解答】
解:点C在A、B中间时,

点C在点A的左边时,

线段BC的长为12cm或8cm.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所有线段之和,

所有线段之和,
是正整数,
所有线段之和是3的倍数,
故选:C.
写出所有线段之和为,从而确定这个结果是3的倍数,即可求解.
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以及线段的中点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
4.【答案】C
【解析】解:如图,设较长的木条为,较短的木条为,
、N分别为AB、BC的中点,
,,
如图1,BC不在AB上时,,
如图2,BC在AB上时,,
综上所述,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1cm或11cm,
故选:C.
设较长的木条为AB,较短的木条为BC,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M、BN的长度,然后分两种情况:不在AB上时,,在AB上时,,分别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了线段的中点定义,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5.【答案】C
【解析】解:是线段AB的中点,
选项A、B、D均正确.
而答案C中,应该是或者
答案C错误.
故选:C.
根据图形可以明确线段之间的关系,对线段CD、BD、AD进行和、差转化,即可发现错误选项.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长度计算,熟练进行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由线段的和差,得

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
故选:A.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
7.【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直线的性质,线段公理等知识,掌握直线的性质和线段公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答】解: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正确;
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错误;
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利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故错误;
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即A、C间的距离为10cm;
当点C在线段AB的上时,如图,

即A、C间的距离为2cm.
故A、C间的距离是10cm或者2cm.
故选:C.
讨论: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当点C在线段AB的上时,,再把,代入计算可求得AC的长,即得到A、C间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
9.【答案】D
【解析】解:从A到B有,,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是,其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D.
根据线段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答案】D
【解析】解:A、因为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故本选项正确;
B、如图,由,得;故本选项正确;
C、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判断,故本选项正确;
D、如图,当点M不在线段AB时,
因为,所以点M不一定是AB的中点,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可进行判断解答.
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判断,符合线段中点的条件:在已知线段上把已知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A、C、B三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C在A与B之间时,S有最小值进行作答即可.
【解答】
解:依题意可知,当A、C、B三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C在A与B之间时,S有最小值
此时
故答案为.
12.【答案】5cm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根据条件可求出AB与CD的长度,利用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AE与AD的长度,从而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cm,.
?cm,.
又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
?cm.
?cm
?cm.
故答案为5cm.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和2,利用中点公式求出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即可.
【解答】
解: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和2,
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
即点C所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为.
14.【答案】3或7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线段,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分类讨论:E在线段MN上,E在线段MN的反向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差,可得答案.
【解答】
解:当E在线段MN上时,.
当E在线段MN的反向延长线上时,,
综上所述:或7,
故答案为3或7.
15.【答案】或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解题应该会根据距离和已知的一点的坐标确定另一点的坐标方法:左减右加.根据数轴的特点,数轴上与表示的距离为4的点有两个:一个在数轴的左边,一个在数轴的右边,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出与表示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
【解答】
解:该点可能在的左侧,则为,
也可能在的右侧,即为;
故答案为或.
16.【答案】解:;
不变,.
当点P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
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
当点P在点A的右侧运动时

是A,C间的距离,是B,C间的距离,是A,B间的距离.

当时,C在B的左侧,
?当时,C在B的右侧.
【解析】此题考查数轴,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的意义.
根据数轴与绝对值知,;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P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在点A的右侧运动时.分三种情况讨论可求线段QH的长;
分时;时;分两种情况讨论可得C点应在的位置.
17.【答案】解:;
秒,
个单位长度.
故A,B两点间距离是12个单位长度;
运动后的B点在A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x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解得;
运动后的B点在A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x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解得.
答:经过4秒或是8秒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两点间的距离,解方程,注意分类讨论.
根据左减右加可求点B所对应的数;
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运动时间,再根据列出速度时间求解即可;
分两种情况:运动后的B点在A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运动后的B点在A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点B所对应的数为:,
故答案为2;
见答案;
见答案.
18.【答案】解:停靠点设在B点时,三位同学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
是米,
理由如下:小明、小红步行的距离之和为A、C两点间的距离不变,小伟步行的距离是0米时,三位同学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故停靠点应该设在点B处.
【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短比较,观察图形确定出小明、小红步行的距离之和不变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小明、小红步行的距离之和为A、C两点间的距离不变,判断出小伟步行的距离最小时,三人的总路程之和最小解答.
19.【答案】解:如图1,点B对应数是90,

又,即,

点A所对应的数是;
依题意得,,

又,

分情况讨论,可得或,
解得或,

,点M、N之间的距离等于点P、M之间的距离.
依题意得点N表示的数为,点M表示的数为,点P表示的数为,
点Q表示的数为,点R表示的数为,



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点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列出关于t的方程并求解.
根据点B对应的数求得OB的长度,结合已知条件和图形来求点A所对应的数;
由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列式为或,列方程求出t;
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点M、N、P的位置,并求出RQ,RO及PN,再求出的值.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