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第六章《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验模拟火山与地震发生的现象;探究理解火山与地震发生的成因;讨论了解 火山与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探究、科普知识、科学视频使学生了解火山与地震发生的现象,理解火山与地震发生的成因;基于学生的微共体讨论,通过图片展示、小组竞赛使学生了解火山与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乐趣与习惯,并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立志去探索。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探究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有了基础的认识,但对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火山与地震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正是学生需要去探究的知识。
方法运用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小组讨论法:通过微共体协作学习生成并解决问题。
问题递进法: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解疑。
实验模拟法:通过探究实验生动形象地模拟地壳的薄弱、地壳的断裂、岩浆的活动。
视频图片法:通过视频图片科学直观地说明火山地震的现象及影响。
阅读资料法:通过科普阅读证明探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两瓶可乐 试管 火柴 铁架台 橡皮塞 水 酒精灯 毛巾
2.学生用具:竹筷每人一根 鸡蛋每组2个
五.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边思边学,探究成因】→【小组讨论,探究利弊】→【首尾呼应,拓展延伸】
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地震发生时的视频)
师:1.视频中发生了什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了解地震的哪些信息呢?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二)边思边学,探究成因
1.借微共体之力启迪探因
师:同学们小时候一定玩过碰蛋游戏吧。
(活动一)说一说你碰蛋的经验:给你几个相似的鸡蛋,你若想赢,你会怎么做?
试一试:碰蛋比赛如图一 (用鸡蛋的小头去碰另一个鸡蛋的大头)
(小组展示)碰蛋的结果(多数小组鸡蛋的小头赢了大头)
师:有没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呢?剥开蛋壳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其他组是否也观察到了相同的现象?(个别组大头赢了小头,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
师:原来大头这一端蛋壳里面有一段是空心的,所以小头就显得比较厚实,大头这一端相对小头就显得比较薄容易破碎。
(设计意图:微共体的协作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显得更为生动、更为主动。)
(过渡)若把地球想象成鸡蛋,那么地球最外层可称之为地壳。同学们猜测一下某地发生地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通过碰蛋活动的迁移容易答出地壳比较薄弱)。事实上地球表面地壳最薄的地方也有2-3千米厚。所以它的薄若是相对而言的,那么这么厚的地壳是怎么断裂的呢?
2.借微共体之力体验求真
(活动二)如图二弯曲木筷,仔细观察弯曲木筷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木筷断裂时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木筷弯曲断裂时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小组展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不错!当木筷被弯曲时能量会越来越集中,最后集中到某一点,这一点不能承受时就断了。若把木筷看成是地壳,当地壳变形弯曲时,能量也会越来越集中,当地壳承受不了就会在地壳的薄弱处突然断裂或错动。一根小小的木筷在断裂时会引起手的震动,那么几千米厚的地壳在发生快速的断裂时它所引起的震动会是怎样?
(多媒体投影)科普知识:地震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引起地面左右摇晃。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当发生较大地震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左右摇晃。
(设计意图:为形象生动地模拟地壳断裂的过程,用弯曲木筷的学生实验 让每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筷子弯曲断裂时的情景。借微共体之力生生交流总结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性地认识到地壳发生的原因,使学生对地震的断裂过程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为了使结论更具有信服力,借助科普知阅读科学家的解释使结论更具有科学性。)
(过渡)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甩手,师:与同学们猜测的一样,科学家也认为高温岩浆的活动产生很大的能量,这股能量形成了地球内部的力量。那高温岩浆的活动真的会产生那么大的能量吗?利用你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岩浆的运动会产生很大的能量。
说明这位同学用的劲很大,手感到酸,那么几千米厚的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时需要多大的能量啊?请你想一想:这么大的能量来自哪里啊?来自地球外部吗?那来自哪里?
3.借微共体之力创新寻秘
师:地球内部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多媒体投影)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高温岩浆
(活动三)地球内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学生讨论展示、播放科学视频)
(设计意图:在教师层层铺垫引导下,学生提出可能的原因:地壳脆弱,高温岩浆把岩石熔化了,岩浆的运动产生了很大的能量。通过师生、生生评价,科学家的解释确定其原因。)
(活动四)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岩浆的运动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将讨论的最佳方案填入学历案中,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或用图画表示,也可图文并茂。
温馨提示:1.岩浆温度很高,可用其他液体代替岩浆哦。2.设计的实验要有一定的安全性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师生评价改进确立最佳方案。教师演示实验探其真实。)
(演示实验)加热试管中的水(图三)
师:今天我们来现场模拟一下,我们来观察一下加热后运动的水真的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展示,师生评价补充)
师:加热后运动的水能量真的很大,居然把活塞冲出这么远!那么那么岩浆温度高达5000-6000℃,他在软流圈内发生运动时产生的能量会是怎样?
(演示实验)打开可乐瓶盖,旋紧瓶盖,邀请一位学生上来做,摇一摇可乐瓶,打开瓶盖,观察现象。如图四
(学生可能会持反对意见,认为可乐喷出是在模拟火山喷发)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吗?.火山喷发与发生地震两者有什么异同吗?(学生可能会说火山喷发是岩浆冲出来了。
师:岩浆喷出来需要能量吗?这个能量来自于哪里?(学生可能会说来自岩浆的运动.)
师:那火山喷发能否说明岩浆的活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学生顿悟)
(设计意图:微共体讨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展示环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问、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使火山和地震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对接。)
师:请大家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
师:当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这时就会发生火山喷发。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真的岩浆从地壳表面喷出来的场景?
(播放视频)我们来看一段真实记录的火山爆发视频,这是2015年在智利发生的。
师:你从刚才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说出岩浆、火山灰)
师:你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有没有听到声音?有没有气体喷出来?是什么气体呢?
师:由于喷出来的岩浆温度很高,所以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喷出来。还有一些有毒气体(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产生。 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师:火山喷发时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有时候,由于_????±±??????_,还能使平地顷刻间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_??????é?????????±±_和科托帕克希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候,又能在瞬间吞掉整个村庄和城镇。
(过渡)刚才同学们用生活经验设计的两个实验都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高温岩浆的活动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当这个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壳发生变形,在地壳薄弱处发生断裂或错动,甚至岩浆会从地壳裂缝处喷出。所以有时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同时发生的。
小组讨论,探究利弊
4.借微共体之力探讨知意
那么当发生火山地震时,他们会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什么呢?
(活动五)火山地震究竟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什么?全班分成两大组,微共体按照要求分别讨论火山的利、地震的弊和地震的利、火山的弊,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示。
(小组展示比赛)火山的利弊
师:看来火山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同时但也可造福人类。总的来说,还是功大于过呢!(以一组火山图片呈现)
师:那么地震究竟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什么呢?
(小组展示比赛)地震的利弊
师:看来这一组同学很难举例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利的一面,那他到底有没有给人类带来利的一面呢?(以一组地震图片呈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以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以块竞赛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引导学生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进而使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判断事情的两面性。
(四)首尾呼应,拓展延伸
师:确实,地震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弊远远多于利,给人类带来的痛苦远远多于幸福。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建国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过哪几次大地震?(学生举例唐山、汶川等大地震。)
(多媒体展示)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的人员、财产损失记录。(播放音乐结束本课)有几次大的地震给中国人民留上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呼应导入时的地震视频,使学生不仅见识了自然毁灭性的力量,也从心底感受到了人情的震憾。)
布置作业
1.查阅汶川地震发生前的预兆、发生时的现象、发生后的措施。
2.回家表演“火山喷发”给父母看,并用学到的知识向父母解释发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实现教学的及时修正和完善,还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解释,以实现教学活动的反馈和完善。学生若顺利完成相关活动或任务,表明教学目标落实有效,否则就需要进行及时补充和修正。
附:板书
§6.1 火山与地震
地 震 火 山
岩浆的运动
↓ 产生
成因:地球内部的力量在地壳薄弱处使发生变形断裂、错动 岩浆从地壳裂缝处喷出
现象: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气:水蒸气 液:岩浆 固:火山灰
影响:利 改变地形 改变地形、带来丰富的矿物质肥料、地热资源
弊 山体滑坡或崩落、大地褶皱断裂、海啸等 堵塞河道、电路中断、海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