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5 21: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堂测试
选择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1919年。
(2)地点:北京、上海。
(3)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4)意义: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3.1919年6月初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形式从学生示威游行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工人阶级取代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政府
4.《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之邑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日本同意了我国的主张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5.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6.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B.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
五四运动是,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扶清灭洋
9.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而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表明吴佩孚(
)
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
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设法阻止革命起义
11.像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是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运动。最能体现材料中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C.取消“二十一条”
D.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2.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3.下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演出顺序
第一幕:巴黎和会
第二幕:街头演讲
第三幕:学生罢课
第四幕:工人罢工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罢免曹汝霖等的命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二、非选择题
15、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改变了中国20世纪的命运,是“伟大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谣学史】
材料一 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大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拒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
(1)“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具体指的是什么?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提示:从国情、社会性质分析)这说明了什么?
(2)从歌谣中找出五四运动取得胜利成果的句子。你认为取得这些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请结合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作为,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认识。
16、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随后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自动举行罢工。而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随后,“三罢”斗争扩展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被捕学生获得释放。
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观察材料一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这一规定直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就是在于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去维持公理,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这是哪次运动的传单?这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宣言中的“外争主权”指什么?“内除国贼”又指谁?
(3)宣言希望全国工商各界参加爱国运动,结果怎样?
(4)宣言最后的“两个信条”表现了这次运动的什么精神?我们该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
1-5BACDB
6-10DBDAC
11-14ABAD
15、(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2)“外争主权”拒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
主要原因: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显示出伟大的力量。
(3)五四精神就是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就是忧国忧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16、(1)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
(2)原因: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3)“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
17、(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山东青岛主权;曹汝霖等人。
(3)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精神”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和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