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D )
A.户牖(yǒu)
遽去(jù)
梏扑(ɡù)
尚飨(xiǎnɡ)
B.缣素(jiān
)
无间(jiàn)
曝书画(pù)
晷刻(ɡuǐ)
C.牵累(lěi)
绞缢(yì)
痼疾(ɡù)
斫轮(zhuó)
D.噬啮(niè)
草芥(jiè)
反间计(jiàn)
自古洎今(zì)
【解析】 D项,“洎”应读“jì”。
2.下面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六国论》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并借古讽今,批评南宋统治者对金国一味求和的做法,劝谏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奋起御侮以维护其统治。
B.《伶官传序》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C.《祭十二郎文》作者通过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回忆了叔侄二人相处的经历,以家族的衰落、聚散的无常、生死之未知,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怀念之情,感人至深。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通过写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及作者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两人相处的几件趣事,表现了文与可的高尚品格和两人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文与可深切的思念之情。
【解析】 “南宋”应为“北宋”,“金”应为“契丹、西夏”。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韩愈,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南阳)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善画山水,尤善画竹。
D.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解析】 方苞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帝和老子被尊为“黄老思想”的创始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水利、屯田等事务,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
D.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简称“乞骸”。
【解析】 掌管水利、屯田事务的是工部。
二、(9分)
读下段文字,回答5~7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夭其嗣矣 嗣:继承
B.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全:完整
C.宜业其家
宜:应该
D.不克蒙其泽矣
克:克服
【解析】 A继承人,B保全,D能够。
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1)未可以为信也 何为而在吾侧也
(2)呜呼!其信然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解析】 为:①当作,②为,介词;其:①是……,还是……,②代词,他的。
7.对本段文意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三个疑问,从信到疑,又从疑到信,把十二郎之死归咎于上天,得出“寿者不可知”的结论,是迷信的说法。
B.本段文字中多用“呜呼”等悲叹词,可见作者因情而写,以情缀文。
C.作者对兄殁侄夭的现实十分伤心,无限悲楚凝于笔端,本段虚词运用恰到好处。
D.行文的怀念、哀悼是发自真心,并非一种迷信之说,人在悲痛之中呼天喊地为人之常情。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安定羌①大帅辟蹏②反,讨破降之。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③。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薨,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二十六卷)
【注】 ①安定羌:族名。②辟蹏:人名。③翅上:地名。
8.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B.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C.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D.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除,除去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B.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项羽本纪》中的“素善留侯张良”。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
D.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解析】 除,授予官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郭淮跟随太祖征讨汉中,太祖回朝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抗刘备,任命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官。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当时生病不能出战。
B.文帝即魏王位,郭淮得到封赏,代理征羌护军,监督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里的贼寇郑甘、卢水等反叛的胡人,都取得了胜利。
C.黄初元年,郭淮在奉命出使祝贺文帝即位的路上生病耽误了行程,遭到文帝严词责备。郭淮巧妙作答,不仅化解了危机,而且得到了提升。
D.嘉平二年,皇帝下诏总结了郭淮一生的功劳,认为他在关右三十多年,对外征讨贼寇,对内安抚百姓和夷人,打败廖化,擒获句安,功绩显著。
【解析】 “打败廖化,擒获句安”是“近年来”的事,不是在关右的事。
参考译文: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建安年间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平原府丞。文帝做五官中郎将时,征召郭淮任门下贼曹,转任丞相兵曹议令史,跟随太祖征讨汉中。太祖回朝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抗刘备,任命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官。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当时生病不能出战。夏侯渊遇害后,军中慌乱不安,郭淮收容逃散的士兵,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主帅,各营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想要渡过汉水来进攻。众将商议敌多我少难以抵挡,刘备容易乘胜攻击,想要依傍汉水摆下阵势抵挡刘备。郭淮说:“这样显示自己软弱不足以挫败敌人,不是好的计策。不如远离汉水摆下阵势,引诱敌人渡河攻打,等他们渡到一半时我军再发起进攻,这样就可以打败刘备的军队。”阵势列好后,刘备起疑不肯渡河,郭淮就坚守,表示没有后撤的意思。把这些情况报告上去,太祖认为这样做很好,授给张郃符节,又任命郭淮为司马。文帝即魏王位,赏赐郭淮爵位为关内侯,转任镇西长史。又代理征羌护军,监督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里的贼寇郑甘、卢水等反叛的胡人,都打败扫平了他们。关中才开始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黄初元年,郭淮奉命出使祝贺文帝即位。但他在半路上生了病,所以按路途远近计算是延迟了到达的时间。到群臣欢聚时,文帝脸色严肃地责备他说:“过去大禹在涂山会集诸侯,防风迟到,就将他杀了。现在普天同庆的时候你却迟到了,为什么呢?”郭淮回答说:“我听说五帝先用德行教导民众,夏后时政治衰落,才开始用刑法。现在我遇到的是唐尧、虞舜那样的盛世,因此我知道能够免除防风那样的被诛杀的命运。”文帝听了很高兴,提升他兼任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后正式任命为雍州刺史。安定羌的大帅辟蹏反叛,郭淮征讨打败了他。每当羌人、胡人来投降,郭淮就先派人询问了解他们的亲戚关系,男女多少,年岁大小。等到见面时,能逐一知道他们的详细情况,问起话来周到详尽,见面的人都称赞他神明。
嘉平元年,升任征西将军,统领雍州、凉州的军务。这一年,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协同策划。在翅上招降蜀国牙门将句安等人。嘉平二年,皇帝下诏说:“过去汉川战役,几乎全军覆没,郭淮面临危险解救急难,功劳记载在朝廷里。在关右三十多年,对外征讨贼寇,对内安抚百姓和夷人。近年来,打败廖化,擒获句安,功绩显著,我非常赞赏。现在任命郭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统领各军军务和原来一样。”进封郭淮为阳曲侯。正元二年逝世,追赠大将军,谥号为“贞侯”。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5分)
译文:不如远离汉水摆下阵势,引诱敌人渡河攻打,等他们渡到一半时我军再发起进攻,这样刘备的军队就可以被打败了。
(2)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
译文:过去汉川战役,几乎全军覆没,郭淮面临危险解救急难,功劳记载在朝廷里。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暑热思风
王
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C )
A.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写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寄情深远。
B.“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又喻示时运清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C.颈联写风变化多端,既随虎口呼啸而生,也助鸿毛高飞远行,“虎口”与“鸿毛”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写江海的可爱就在无边无际,必须借助风的威力,才能兴起雄波巨澜,给人以深刻启迪。
【解析】 颈联“岂随”“愿助”表明这些只是作者的希望,并非实写风的变化多端。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 示例:①心忧天下、济世救民之情。作者身受暑热,渴望风能带来降雨,使百姓免受旱灾。②渴望社会清平之情。作者希望风吹云散,天空清明,寄寓了对海清河晏的盼望。③对趋炎附势者的劝诫之意。作者不愿意风助虎啸,暗喻有能力者不要助纣为虐。④对卑弱者的怜悯之情。作者希望风助“鸿毛”免去远行劳苦,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自己对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_吾尝终日而思矣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_雕栏玉砌应犹在__,_只是朱颜改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只是当时已惘然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
无忌复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
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B )
A.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平王大怒,因囚伍奢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尚且安坐,为兄卦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解析】 A项,介词,替,给/动词,成为。B.都是介词,因为。C.副词,于是/介词,通过。D.副词,暂且/连词,况且。所以选B。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D )
A.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B.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C.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D.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解析】 D项,根据语法结构分析与语境含义推解,“也”“乃”可作为停顿语气参考。所以选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C )
A.伍奢担任太子建的太傅时,知晓了少傅费无忌进谗言陷害太子的用心,劝谏楚平王不要因为谗言而疏远亲骨肉。
B.伍奢因直言劝谏惹怒楚平王而被囚禁;城父司马奋扬奉命去诛杀太子,奋扬偷偷派人给太子建报信,太子得以逃生。
C.楚平王惭愧自己囚禁了忠诚正直的大臣,羞愧自己作为诸侯遭受了耻辱,就任用伍奢为国相,封伍奢两个儿子为侯。
D.伍尚虽知去京城是陷阱,但认为能见父亲一面,就死而无憾。楚国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来,又派人追捕伍子胥。
【解析】 C项,这是楚平王派使臣迷惑伍奢两个儿子的话,不是事实。所以选C。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3分)
译文:太子在城父带兵,在外结交诸侯,将要进入都城叛乱。
(2)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3分)
译文:国君欺骗他的臣子,父亲欺骗自己的儿子。现在前去正是寻死,要什么侯爵之位呢?
(3)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4分)
译文:楚国使者追赶他追到没有人的旷野,伍子胥就拉开弓搭上箭,想要射杀使者,使者趴在地上逃跑。
参考译文:
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让伍奢担任太子太傅,费无忌担任少傅。平王派费无忌替太子迎娶秦女,秦女长得十分美丽,费无忌报告平王,说:“秦女长得天下无双,大王可为自己迎娶。”平王于是将秦女娶为自己的夫人,并且十分宠幸爱护她,却另给太子娶了齐国之女。费无忌于是离开太子去侍奉平王,深切思考担心楚平王一旦死了而太子建即位,应当会害自己,于是又进谗言陷害太子建,建的母亲蔡氏不受宠爱,于是就让太子镇守城父,防备边疆。
不久,无忌天天说太子的坏话,说:“太子因为秦女的缘故,不能没有怨恨的心,希望大王自己做好防备。太子在城父带兵,在外结交诸侯,将要进入叛乱。”平王于是召伍奢来核对。伍奢知道这是无忌的谗言,于是劝谏道:“大王为什么因为谗佞、狠毒的小臣却疏远亲骨肉呢?”无忌在接受宴请的时候又回复说:“大王如今不制止,他的事情就要成功了,您将要被擒。”平王大怒,于是囚禁了伍奢,又派城父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奋扬派人前去告诉太子赶紧逃跑,不然将要被杀。三月,太子逃到了宋。
无忌又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全都很贤能,不杀将要成为楚国的忧虑。可以把他的父亲当人质召唤他们来。”平王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两个儿子引来就活,不然,就死。”伍奢说:“我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尚,小的叫胥。尚为人慈祥温和仁义守信,如果听说我召唤就来。伍子胥做人从小喜欢学文,长大练习武艺,文能治国安邦,武能评定天下,执行纲纪,守住戾气,蒙受脏污遭受耻辱,即使受冤枉也不争辩,能够成就大事业。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人,怎么能招来呢?”
平王认为伍奢夸赞两个儿子,就派使者驾着马车,封好装印绶的匣子去许地召尚、胥。命令说:“祝贺你们的父亲伍奢因为忠诚诚信慈爱仁义被免除灾难。平王在国内惭愧囚禁了忠诚的大臣,在国外羞愧诸侯的耻辱,反而对待伍奢为国相,封你们二人为侯,尚为鸿都侯,胥为盖侯,相距不超过三百里。伍奢被囚禁久了,忧虑思念你们二人,所以派我来进献印绶。”
尚说:“父亲被囚禁三年,每天吃不下饭,担心父亲不能活命,只要父亲免死,怎么敢贪恋印绶呢?”使者说:“你们父亲被囚禁三年,现在多亏被大王赦免了,没有什么赏赐的,封你们二人为侯。”伍尚于是进去告诉给伍子胥。子胥说:“你暂且安稳地坐下,我替你卜一卦。国君欺骗他的臣子,父亲欺骗自己的儿子。现在前去正是寻死,要什么侯爵之位呢?”伍尚说:“哪里敢贪心侯位,想见父亲罢了。见一面就分别,即使死了也和活着一样。”
伍子胥说:“哥哥暂且不要前往。父亲因为我们活下来,楚王畏惧我们的勇武,情势上不敢杀父亲;哥哥如果误信而去,一定会被处死不能逃脱。”
楚王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来,又派人追捕伍子胥。伍子胥于是拿着弓带着箭离开了楚国。楚国使者追赶他追到没有人的旷野,伍子胥就拉开弓搭好箭,想要射杀使者,使者趴在地上逃跑。伍子胥说:“告知你们的平王,想要国家不灭亡,就释放我的父亲和兄长;如果不这样,楚国就要成为废墟。”使者回去告知了平王。平王听说后,当即发动大军追杀伍子胥到江边,失掉了伍子胥的踪迹,没有抓住伍子胥就回来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人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发的一则微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喜闻愚兄大婚,婚礼场面想必是高朋忝列、喜庆祥和,舍弟本已拨冗前往面贺,无奈航班延误,恐难莅临了。谨借微信红包遥祝二位新人幸福美满。
【答案】 ①“愚兄”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改为“兄长”或“兄台”;②“忝列”是谦辞,改为“满座”;③“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应改为“愚弟”;④“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即刻动身”或“即刻”,或删去;⑤“莅临”是敬辞,改为“参加”。
19.“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请从下列词语中最少选取四个并适当增添字词写成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清明的独特感受。要求上下联每联不少于7个字。(5分)
清明 鸟语花香 旖旎 英雄 缅怀 家国
【答案】 示例:鸟语花香清明风景正堪留恋;赤胆忠心国家英雄最应缅怀。
清明时节鸟语花香风光正旖旎;峥嵘岁月铁血丹心英雄最风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常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温带地区秋天的景色。你也许会为树叶的飘落而惋惜,但是,落叶恰恰是树木的一种自我保护。__①__,尽量减少水分养分的蒸腾,才能安全过冬。并且,植物的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__②__。因为靠近叶面的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密度较大;靠近叶背的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密度较小,所以当树叶落下的时候比较重的那面就会朝下。不过一些松柏之类的树木因为叶片像针尖一样,__③__,所以能保持常绿。
【答案】 示例:①(有些)树木唯有脱尽全身的树叶__②这是由叶子内部的特殊结构造成的(这跟叶面叶背的密度不同有关系)__③损耗的水分养分特别少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熟原指植物的果实或谷实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引申来比喻人,是相对于幼稚而言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那是不成熟;“上呼下应,左右逢源”,那是成熟。
人生总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关于成熟,你了解些什么,经历过什么,思考过什么,感悟过什么?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成熟”的内涵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展开。正方向的成熟是褒义的,反方向的成熟是贬义的。正面的成熟一般是指在做人处事方面比较老到、得体,无不及又不逾矩。比如具有品德修养,遇事不为利害所动,能够自持,把握分寸,有原则性和正义感,对不合理、不正确的东西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理人际关系不计较非原则问题;比如具有辩证的思维素养,遇事能发展地联系地本质地看问题,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善于洞察世事解决矛盾;比如具有良好的性格涵养,遇事比较理智,不感情用事,冷静而不过激,宽容而不失态,该妥协时则妥协,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反面的成熟则是无原则、无是非、无人格、无尊严,明哲保身,圆滑世故甚至奸诈使坏。能够正确区分两种成熟的本质差别,无论是写“走向成熟”,还是写“拒绝成熟”,抑或亦正亦反,都是符合要求的。
【范例佳作】
何谓成熟
成熟与年龄相关。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因年龄而显得天真、幼稚的时候,因而可能会有些不成熟的举动。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增长,谁都会渐趋成熟。成熟也许在一千个人身上有一千种表现,但总有某些共性的东西维系着成熟的内涵。
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光明和黑暗,准确分辨美和丑,是一种成熟。路途上的一点点黑暗遮不住一颗光明的心,美最终会战胜丑,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不会对前途丧失信心。
能正确对待成功、挫折和失败的考验,是一种成熟。成功并不意味着已到达了人生的终点,而是意味着人生新的开始;成功后得意洋洋、张狂失度也绝不是成熟的表现。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惊慌失措,挺直腰杆,从挫折和失败中再度奋起,这是成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只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更相信自己头脑中冷静与智慧的思考,这是成熟。不被眼前一时的繁华热闹弄花了眼,不被浮在生活表面的时尚的泡沫搞坏了心性,而是去努力发现生活的本质,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成熟者注重的是对本质生活的幸福追寻……
成熟者无疑懂得怎样展示自己的能量,但也知道该如何遮掩自己的锋芒。这不能说是世故,而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成熟者不信奉谣言,不制造无谓的纷争,不给自己前进的路途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障碍。
成熟是思想的丰富和深刻,是言行的一致与和谐。它远离浅薄和轻佻,更杜绝造假和虚伪。
行事有主见,不简单地以别人的好恶作为行事的准则;不拿自己和别人作庸俗的比较,不贪慕虚荣,这就是成熟的表现;能够接受他人,懂得怎样与别人相处,并且表现出谦虚和宽以待人的品格,这种成熟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欣赏和喜爱;不轻率鲁莽,不意气用事,把智慧埋在心里而不是挂在脸上,让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这些对成熟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成熟是一种境界。丰富高雅的知识和教养,充足的理性,都将有助于人达到这种境界。
【名师点评】
本文以理性阐述见长,没有关于“成熟”的琐事记叙,而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回答了题目所提出的“何谓成熟”的问题。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头脑冷静,心性平和,锋芒内敛,阅历丰富,思想深刻,行事有则,情绪稳定……都是成熟的内涵。文章采用排比的段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成熟的本质,思想容量很大。那么如何才能臻于成熟之人生境界呢?作者的回答是,必须具有“丰富高雅的知识和教养,充足的理性”,问题的解决既水到渠成,又简洁凝练。
PAGE
-
10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户牖(yǒu)
遽去(jù)
梏扑(ɡù)
尚飨(xiǎnɡ)
B.缣素(jiān
)
无间(jiàn)
曝书画(pù)
晷刻(ɡuǐ)
C.牵累(lěi)
绞缢(yì)
痼疾(ɡù)
斫轮(zhuó)
D.噬啮(niè)
草芥(jiè)
反间计(jiàn)
自古洎今(zì)
2.下面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国论》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并借古讽今,批评南宋统治者对金国一味求和的做法,劝谏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奋起御侮以维护其统治。
B.《伶官传序》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C.《祭十二郎文》作者通过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回忆了叔侄二人相处的经历,以家族的衰落、聚散的无常、生死之未知,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怀念之情,感人至深。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通过写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及作者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两人相处的几件趣事,表现了文与可的高尚品格和两人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文与可深切的思念之情。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韩愈,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南阳)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善画山水,尤善画竹。
D.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帝和老子被尊为“黄老思想”的创始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水利、屯田等事务,为国家财务行政的最高机构。
D.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简称“乞骸”。
二、(9分)
读下段文字,回答5~7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夭其嗣矣 嗣:继承
B.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全:完整
C.宜业其家
宜:应该
D.不克蒙其泽矣
克:克服
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未可以为信也 何为而在吾侧也
(2)呜呼!其信然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7.对本段文意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三个疑问,从信到疑,又从疑到信,把十二郎之死归咎于上天,得出“寿者不可知”的结论,是迷信的说法。
B.本段文字中多用“呜呼”等悲叹词,可见作者因情而写,以情缀文。
C.作者对兄殁侄夭的现实十分伤心,无限悲楚凝于笔端,本段虚词运用恰到好处。
D.行文的怀念、哀悼是发自真心,并非一种迷信之说,人在悲痛之中呼天喊地为人之常情。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安定羌①大帅辟蹏②反,讨破降之。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门将句安等于翅上③。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薨,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二十六卷)
【注】 ①安定羌:族名。②辟蹏:人名。③翅上:地名。
8.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B.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C.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D.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除去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B.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项羽本纪》中的“素善留侯张良”。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
D.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淮跟随太祖征讨汉中,太祖回朝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抗刘备,任命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官。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当时生病不能出战。
B.文帝即魏王位,郭淮得到封赏,代理征羌护军,监督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里的贼寇郑甘、卢水等反叛的胡人,都取得了胜利。
C.黄初元年,郭淮在奉命出使祝贺文帝即位的路上生病耽误了行程,遭到文帝严词责备。郭淮巧妙作答,不仅化解了危机,而且得到了提升。
D.嘉平二年,皇帝下诏总结了郭淮一生的功劳,认为他在关右三十多年,对外征讨贼寇,对内安抚百姓和夷人,打败廖化,擒获句安,功绩显著。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5分)
(2)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暑热思风
王
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写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寄情深远。
B.“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高阔,又喻示时运清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C.颈联写风变化多端,既随虎口呼啸而生,也助鸿毛高飞远行,“虎口”与“鸿毛”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写江海的可爱就在无边无际,必须借助风的威力,才能兴起雄波巨澜,给人以深刻启迪。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自己对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_(
)
_,__(
)__。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__(
)__,__(
)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__(
)_,__(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
无忌复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
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平王大怒,因囚伍奢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尚且安坐,为兄卦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B.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C.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D.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伍奢担任太子建的太傅时,知晓了少傅费无忌进谗言陷害太子的用心,劝谏楚平王不要因为谗言而疏远亲骨肉。
B.伍奢因直言劝谏惹怒楚平王而被囚禁;城父司马奋扬奉命去诛杀太子,奋扬偷偷派人给太子建报信,太子得以逃生。
C.楚平王惭愧自己囚禁了忠诚正直的大臣,羞愧自己作为诸侯遭受了耻辱,就任用伍奢为国相,封伍奢两个儿子为侯。
D.伍尚虽知去京城是陷阱,但认为能见父亲一面,就死而无憾。楚国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来,又派人追捕伍子胥。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3分)
(2)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3分)
(3)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4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人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发的一则微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喜闻愚兄大婚,婚礼场面想必是高朋忝列、喜庆祥和,舍弟本已拨冗前往面贺,无奈航班延误,恐难莅临了。谨借微信红包遥祝二位新人幸福美满。
19.“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请从下列词语中最少选取四个并适当增添字词写成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清明的独特感受。要求上下联每联不少于7个字。(5分)
清明 鸟语花香 旖旎 英雄 缅怀 家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常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温带地区秋天的景色。你也许会为树叶的飘落而惋惜,但是,落叶恰恰是树木的一种自我保护。__①__,尽量减少水分养分的蒸腾,才能安全过冬。并且,植物的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__②__。因为靠近叶面的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密度较大;靠近叶背的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密度较小,所以当树叶落下的时候比较重的那面就会朝下。不过一些松柏之类的树木因为叶片像针尖一样,__③__,所以能保持常绿。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熟原指植物的果实或谷实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引申来比喻人,是相对于幼稚而言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那是不成熟;“上呼下应,左右逢源”,那是成熟。
人生总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关于成熟,你了解些什么,经历过什么,思考过什么,感悟过什么?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