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练
一、选择题
1.为了宣扬东方古人类悠久的历史,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政府修建的“东方人类祭祖台”,设计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元谋人已经会使用磨制石器
C.元谋人会建造房屋
D.元谋人已经会种植水稻
2.假如有一天你能进入时空隧道,在北京周口店遇见了山顶洞人,你可能认为山顶洞人(
)
①长相像猿
②会人工取火,比较先进③爱美,会制作贝壳饰品
④会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精神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头盖骨,第一个头盖骨编号为3号,属于儿童......10号、2号和
12号头盖骨属于未成年人......11号头盖骨属于成年女性......编号为5的头盖骨属于成年男性......如果不论时代早晚把五具成年头盖骨放在一起计算,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应该为1088毫升。5号头盖骨时代最晚,其脑容量较大。现代人平均脑容量为
1400毫升,而类人猿的脑容量为800毫升。由此可以看出
A.古猿的脑容量比北京人大
B.北京人的脑容量约为现代人脑容量的35%
C.北京人已进化成现代人
D.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人脑容量呈现出逐渐变大的趋势
5.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6.“曩(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段记载与下列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栽培水稻的历史悠久,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A.黄河中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辽河流域
8.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从山洞走向平原,促使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建造房屋的技术的提高
9.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
B.小芯:山顶洞人、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D.小丽:山顶洞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
10.作家郭保林写道:登上最后一层台阶,只见巨大的黑漆殿门横镶蓝地金字的匾额,笔迹端庄古拙:“人文初祖”,赫然耀目。下列人物中谁和炎帝一起被称为“人文初祖”?
A.黄帝
B.尧
C.启
D.禹
11.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2.某电视台要拍摄黄帝历史纪录片,如果由你来担任策划,下列情节你最可能保留的是
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
C.他去世后将王位禅让给大禹
D.他领导的部落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中国云南发现的腊玛古猿禄丰种、开远种化石,距今约800万年。在湖北、广西也发现了属于南方古猿的化石,距今四五百万年。
材料二: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年代,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从古猿向猿人的演进过程。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遍布中国南北,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用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他们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材料三:距今约二十万年,进人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学上称之为“占人”或早期智人阶段。中国境内代表性的“古人”化石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等。他们的体质比猿人有较大进步,在工具制造类型和生活方式上。有了显著提高。
材料四:距今5万年左右,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新人”或晚期智人阶段,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原始性消失。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遍布各地,如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等,其中以山顶洞人最为著名。他们在生产与生活工具的改进以及生活资料的获取上。均有长足的进步。人工取火和弓箭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氏族社会组织和原始宗教意识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产生。
(1)根据材料一回答,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写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的代表。(写出两个即可)
(4)根据材料四回答,山顶洞人处于哪-
-历史时期?
(5)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完成下面人类经历的历史阶段,填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始农耕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材料一
通过1973年和1977年冬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文物近
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
材料二
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需要有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二靠捕鱼,他们已发明了渔网;三靠种植,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已进入到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现已发现半坡人盛栗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植栗。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的彩陶。总的来看,这些彩陶图案,如游动的鱼,奔驰的鹿,应是他们渔猎的写照。
——摘编自《史前再现:半坡遗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居住房屋和种植作物方面有哪些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半坡居民已过上定居生活的表现。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1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某班对“远古的传说”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2019年4月7日,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恭读拜祖文:“.………启迪蒙昧,开辟蛮荒。伟烈丰功,恩泽八方。教民耕牧,五谷蚕桑。婚丧有礼,历数岐黄。发明舟车,律吕度量。举贤任能,整纪肃纲.…”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礼运》
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投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四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五相传,在舜三十岁时,尧问四岳,天下间有谁能够继承共主之位,四岳推荐舜。尧于是召见舜,问:“我想使天下太平,你说该怎么做?”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尧又问:“什么事最重要?”舜回答道:“祭祀上天。”尧又问:“什么官职最重要?”舜回答道:“管理土地。”尧又问:“什么是首先要做的?”舜回答道:“关心百姓。”尧听后十分满意。
材料六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黄帝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3)阅读材料四、五、六,我们应该学习尧舜禹的哪些高尚品质?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A
6.B
7.B
8.B
9.A
10.A
11.A
12.A
13.(1)考古化石的发现
(2)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3)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4)旧石器时代晚期
(5)猿人、古人(或早期智人)
14.(1)居住房屋: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种植作物: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出现差异的原因:南北方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2)半坡人有半地穴式的房屋;半坡人进人比较发达的农业阶段;半坡人通过狩猎和
捕鱼来补充食物;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具;等等。(任答三点即可)
(3)原始农耕生活。
15.(1)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列举两点即可)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制度:禅让制。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已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要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德才兼备、善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