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 选择题
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其主要用于( )
①饮食 ②祭祀 ③军事 ④记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
A.青铜器 B.瓷器 C.丝绸 D.甲骨文
4.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欣赏如图几个甲骨文,说说应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 )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9.如图是出土于湖南宁乡炭河里的商代青铜器精品,它是 ( )
A.司母戊鼎 B.人面纹方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鼎
10.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足带盖方鼎”和“商鸮卣”被戏称为中国版的“安卓小机器人”和“愤怒的小鸟”。这些精美的青铜器是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 ( )
A.高温锻打法
B.泥范铸造法
C.人工合成法
D.蒸煮法
11.如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12.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
A.年代最早
B.内容丰富
C.影响深远
D.造字成熟
13.如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
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二 非选择题
1.完成下列知识导图
2.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图一文物的名称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青铜器的发展状况。
(2)图一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合金铸造而成的?它们采用的铸造技术是什么?
(3)图二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这种文字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ADBA AADCB BBB
二 非选择题
1.略
2.(1)司母戊鼎。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出现了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2)金属:铜、锡、铅。
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3)甲骨文。龟甲和牛、羊等兽骨。
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意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