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6 06: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答案见后)
一、选择题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3.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很多反映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如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等,请问这几首诗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黄海大战
5.1895年,光绪皇帝为一位在黄海大战中捐躯的爱国将领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还赐给这位将领的母亲一块“教子有方”大匾。这位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
A.邓世昌 B.戚继光
C.文天祥 D.丁汝昌
6.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7.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这句话最能说明(   )
A.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
B.中国力避冲突,避战保船
C.中国是日本占领朝鲜的障碍
D.日本独吞朝鲜后入侵中国
8.如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9.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道:“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巴黎和约》
10.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图1相比,我们从图2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的近代历史开始了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2.201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14.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欧美各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5.康有为曾说:俄北,英西,法南邻,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这段话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近代化探索起步 B.面临内忧外患
C.民族危机加剧 D.维新变法运动高涨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割地求和”指的又是什么?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对中国经济发展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这次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两点原因)
参考答案:
1-15 CBBBD DDCBA DDCBA
16.(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派李鸿章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原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及日本;清朝统治者腐朽无能,妥协投降;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而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