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品资料课件精选集:粤教版必修二《说不尽的狗》课件(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精品资料课件精选集:粤教版必修二《说不尽的狗》课件(8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4 20:40:56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了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了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拓展:
从材料的内容上看,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个看似搞笑的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因语言沟通造成的障碍、闹出的笑话并不鲜见,在中国进入世界大舞台之际,与世界接轨的今天,语言沟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与他国语言的沟通“并不难在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
认识作者:
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
课文基本解读:
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阅读思考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思考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阅读思考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阅读思考提示1:
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阅读思考提示2:
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中西方这种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中西文化差异1:
中西文化差异2:
中西文化差异3:
中西文化差异4: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1
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
首先是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2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邻座阿昂达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达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你们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我们法国人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你们胖呢?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3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可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原来是老太太实在没钱。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4
香港版《倩女幽魂》有两条预告片,一条香港版,一条英国版。香港版的预告片把重点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恋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聂小倩和宁采臣。而英国版的预告片却把重点全放在人鬼大战上,那段人鬼恋根本没提及,短短几分钟预告片里全是打斗镜头,主角也变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这个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人鬼恋故事在外国人眼里原来只是部动作神怪片而已,在我们眼里是全片神髓的爱情戏也变得可有可无?!
阅读思考提示3: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阅读思考提示4:
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堂小活动:
课文中写西方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西方人对狗的热情的神态、动作来表现,而写中国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狗”字在汉语言中的意味来说明。我们以此来玩一个课堂小活动:
说出你所知道的含“狗”或者“犬”字的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
含“狗”(“犬”)的四字成语: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蝇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人模狗样】 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 亦作狗肺狼心。
含“狗”(“犬”)的其它熟语:
【狗眼看人低】 【虎父无犬子】 【卖狗皮膏药】 【狗改不了吃屎】 【虎落平原被犬欺】 【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 【癞狗扶不上墙】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 ——穷抖】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
课外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这一活动主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到语文活动课上来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共19张PPT)
说不尽的狗
课文基本解读:
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阅读思考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思考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阅读思考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阅读思考提示1:
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阅读思考提示2:
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中西文化差异1: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1
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
首先是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2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可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原来是老太太实在没钱。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3
香港版《倩女幽魂》有两条预告片,一条香港版,一条英国版。香港版的预告片把重点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恋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聂小倩和宁采臣。而英国版的预告片却把重点全放在人鬼大战上,那段人鬼恋根本没提及,短短几分钟预告片里全是打斗镜头,主角也变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这个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人鬼恋故事在外国人眼里原来只是部动作神怪片而已,在我们眼里是全片神髓的爱情戏也变得可有可无?!
阅读思考提示3: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阅读思考提示4:
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堂小活动:
课文中写西方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西方人对狗的热情的神态、动作来表现,而写中国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狗”字在汉语言中的意味来说明。我们以此来玩一个课堂小活动:
说出你所知道的含“狗”或者“犬”字的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
含“狗”(“犬”)的四字成语: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蝇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人模狗样】 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 亦作狗肺狼心。
含“狗”(“犬”)的其它熟语:
【狗眼看人低】 【虎父无犬子】 【卖狗皮膏药】 【狗改不了吃屎】 【虎落平原被犬欺】 【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 【癞狗扶不上墙】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 ——穷抖】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
课外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这一活动主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到语文活动课上来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共24张PPT)
认识作者:
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
课文基本解读:
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阅读思考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思考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阅读思考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阅读思考提示1:
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阅读思考提示2:
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中西方这种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中西文化差异1:
中西文化差异2:
中西文化差异3:
中西文化差异4: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1
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
首先是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2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邻座阿昂达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达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你们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我们法国人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你们胖呢?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3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可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原来是老太太实在没钱。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4
香港版《倩女幽魂》有两条预告片,一条香港版,一条英国版。香港版的预告片把重点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恋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聂小倩和宁采臣。而英国版的预告片却把重点全放在人鬼大战上,那段人鬼恋根本没提及,短短几分钟预告片里全是打斗镜头,主角也变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这个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人鬼恋故事在外国人眼里原来只是部动作神怪片而已,在我们眼里是全片神髓的爱情戏也变得可有可无?!
阅读思考提示3: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阅读思考提示4:
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堂小活动:
课文中写西方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西方人对狗的热情的神态、动作来表现,而写中国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狗”字在汉语言中的意味来说明。我们以此来玩一个课堂小活动:
说出你所知道的含“狗”或者“犬”字的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
含“狗”(“犬”)的四字成语: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蝇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人模狗样】 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 亦作狗肺狼心。
含“狗”(“犬”)的其它熟语:
【狗眼看人低】 【虎父无犬子】 【卖狗皮膏药】 【狗改不了吃屎】 【虎落平原被犬欺】 【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 【癞狗扶不上墙】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 ——穷抖】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
课外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这一活动主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到语文活动课上来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共29张PPT)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了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了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拓展:
从材料的内容上看,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个看似搞笑的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因语言沟通造成的障碍、闹出的笑话并不鲜见,在中国进入世界大舞台之际,与世界接轨的今天,语言沟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与他国语言的沟通“并不难在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
认识作者:
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
课文基本解读:
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阅读思考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思考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阅读思考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阅读思考提示1:
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阅读思考提示2:
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中西方这种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中西文化差异1:
中西文化差异2:
中西文化差异3:
中西文化差异4: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1
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
首先是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2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邻座阿昂达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达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你们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我们法国人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你们胖呢?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3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可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原来是老太太实在没钱。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4
香港版《倩女幽魂》有两条预告片,一条香港版,一条英国版。香港版的预告片把重点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恋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聂小倩和宁采臣。而英国版的预告片却把重点全放在人鬼大战上,那段人鬼恋根本没提及,短短几分钟预告片里全是打斗镜头,主角也变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这个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人鬼恋故事在外国人眼里原来只是部动作神怪片而已,在我们眼里是全片神髓的爱情戏也变得可有可无?!
阅读思考提示3: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阅读思考提示4:
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堂小活动:
课文中写西方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西方人对狗的热情的神态、动作来表现,而写中国人对狗的态度主要是通过“狗”字在汉语言中的意味来说明。我们以此来玩一个课堂小活动:
说出你所知道的含“狗”或者“犬”字的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
含“狗”(“犬”)的四字成语: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蝇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人模狗样】 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 亦作狗肺狼心。
含“狗”(“犬”)的其它熟语:
【狗眼看人低】 【虎父无犬子】 【卖狗皮膏药】 【狗改不了吃屎】 【虎落平原被犬欺】 【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 【癞狗扶不上墙】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 ——穷抖】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
课外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这一活动主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到语文活动课上来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共15张PPT)
13 说不尽的狗
孙绍振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是《美女危险论》。
孙绍振 14 岁开始诗歌创作,在求学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勤奋创作,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学术专著。在学术方面他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了“幽默散文”的写作。他的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世界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与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
整体感知
第一自然段: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我实在心有惴惴,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和彩,翻译最难。难不难在从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第十自然段:话回到本题上来,光翻译一个“狗”字就足以折腾掉我半条命,还敢谈什么比较文化。
第十一自然段:当陈德鸿博士请我去讲比较文学时……就没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大讲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了。
问题讨论:从文章题目看,似是一篇写“狗”的文章,但文章却意不在“狗”,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意图?
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以翻译最难作为引子,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所以作者论述的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翻译文学、比较文化这些学问最难。从而提醒我们做学问要严谨。
文章的思路结构
“狗”词可翻,意味难译
待狗不同
文化各异
翻译尚难,何论比较
说不尽的狗
外国人宠爱有加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至九自然段)
(第十至十二自然段)
贬,无处不在
褒,只在生肖
写作意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翻译文学、比较文化这些学问最难
中国人贬多褒少
(第二至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至八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
1.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问题研讨
1.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东西方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2.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谈谈你所了解的不同的文化差异现象。
文化
《辞源》: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很多专家认为大致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
《说不尽的狗》原文第五自然段,细想起来,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
探讨
对待诸如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①文化需要沟通、交流,从而对它有个客观的认识。
②世界是丰富、多元的,要包容、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
③对优秀的文化,应合理地接受,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课外练习
围绕“文化差异之研究”这一活动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研究角度,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共13张PPT)
dog
Rain cat and dog
说不尽的狗
—— 孙绍振
孙绍振简介
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国当代学者、作家、著名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和幽默演讲家。1990年至1995年先后到德国、美国、香港多所大学讲学,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20多本,作品有《怕老婆有理论》、《论“谈恋爱”的“谈”》、《论“搞恋爱”的“搞”》、《美女荒谬论》,《中国古代笑话和欧·亨利的幽默》、《歌德和契诃夫的幽默》等。
作者 写狗 心有惴惴
西方人
爱狗 嗜痂成癖
说不尽的狗
“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贵族狗校文凭一张不过封面上的照片不是狗,而是西蒙先生的。”
“把它和自己的结婚证书一起放在一只镶满珍珠的古董盒子中。”
“把柔软的然而脏的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
“它还会把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地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 ”
“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贵族狗校文凭一张不过封面上的照片不是狗,而是西蒙先生的。”
“把它和自己的结婚证书一起放在一只镶满珍珠的古董盒子中。”
“把柔软的然而脏的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
“它还会把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地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 ”
把两样看上去不可能的东西放在一起,起到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使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幽默诙谐
成语:神头狗面 狗头狗脑
狼心狗肺 狗尾续貂……
俗语:狗腿子 狗咬吕洞宾
狡兔死,走狗烹 落水狗……
脏话:狗东西 狗家伙 狗德性……
关于狗的词汇
贬义
作者 写狗 心有惴惴
西方人
爱狗 嗜痂成癖
中国人
厌狗
(大部分)
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
不讨厌狗
(小部分)
语义形成的初期
无贬义
说不尽的狗
说不尽的比较文化
写作艺术
写作艺术
1、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过渡自然。
写作艺术
1、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过渡自然。
2、词汇丰富,语言幽默风趣。
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风趣幽默的句子,
加以仿写 。
练 一 练(共14张PPT)
dog
Rain cat and dog
说不尽的狗
—— 孙绍振
孙绍振简介
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国当代学者、作家、著名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和幽默演讲家。1990年至1995年先后到德国、美国、香港多所大学讲学,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20多本,作品有《怕老婆有理论》、《论“谈恋爱”的“谈”》、《论“搞恋爱”的“搞”》、《美女荒谬论》,《中国古代笑话和欧·亨利的幽默》、《歌德和契诃夫的幽默》等。
作者 写狗 心有惴惴
西方人
爱狗 嗜痂成癖
说不尽的狗
“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贵族狗校文凭一张不过封面上的照片不是狗,而是西蒙先生的。”
“把它和自己的结婚证书一起放在一只镶满珍珠的古董盒子中。”
“把柔软的然而脏的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
“它还会把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地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 ”
“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贵族狗校文凭一张不过封面上的照片不是狗,而是西蒙先生的。”
“把它和自己的结婚证书一起放在一只镶满珍珠的古董盒子中。”
“把柔软的然而脏的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
“它还会把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地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 ”
把两样看上去不可能的东西放在一起,起到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使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幽默诙谐
成语:神头狗面 狗头狗脑
狼心狗肺 狗尾续貂……
俗语:狗腿子 狗咬吕洞宾
狡兔死,走狗烹 落水狗……
脏话:狗东西 狗家伙 狗德性……
关于狗的词汇
贬义
作者 写狗 心有惴惴
西方人
爱狗 嗜痂成癖
中国人
厌狗
(大部分)
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
不讨厌狗
(小部分)
语义形成的初期
无贬义
说不尽的狗
说不尽的比较文化
写作艺术
写作艺术
1、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过渡自然。
写作艺术
1、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过渡自然。
2、词汇丰富,语言幽默风趣。
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风趣幽默的句子,
加以仿写 。
练 一 练(共13张PPT)
xiè dú
zhuì


shì jiā
qián
piān
shú
渎职
读书
唾沫
锤炼
宠爱
庞大
凑合
挨揍
恶棍,流氓。
轻慢,不敬。
嗜痂之癖。用以形容人的乖僻嗜好。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
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形容面容慈祥,很善良。
法治
法制
以至
以致
挖空心思 骄傲自豪 骄宠 如婴儿般 
如情人搂 亲吻 爱抚
惊异 恶心 不幸 恐怖 绞尽脑汁 虚伪
答案 西方人对狗非常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对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答案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答案 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