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品资料课件精选集:粤教版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课件(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精品资料课件精选集:粤教版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课件(9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4 20:40:56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亚洲艺术之门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本来都是没
有意义的, 人赋予它们意义。文字也一
样,你只有用心用情去品读,才能读懂
作者,读出自己。”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法:
哲理性散文通常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全文。
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方法:A看段首;B看段尾;C看标志性提示语;D自己总结。
学生质疑的重点问题
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含意最深”是指的什么?
2、“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为什么这么说?
3、为什么说“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4、为什么说“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5、“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中“最终判决”和“表白”是什么意思?
6、如何理解“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1、阅读第六段, 如何理解“门是隐 秘、回避的象征”?
关键词:隐秘、回避
2、如何理解“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明确:区别于动物,需要有独
立的天地。
3、在文中,作者赋予开门和关门什么象征
含意?
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
新的发现。
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一扇猛然关上的门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
剧性的动作。
4、最后两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明确:无可奈何
5、如何理解“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一个过程终结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6、我们总是怀着希望去开门,又绝望的把它关闭,面对这样无奈的人生状态我们应该怎么办?
珍惜现在 
 
 
享受生命

象征
人生
家庭生活
职业命运
生活方式
人生心态
思 考 感 悟
开门
关门
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答:"开门"的含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关门"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22.第四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因为门的意义就是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参考答案:
(1)“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2)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
(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作者笔法自然,轻巧而又严密,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E.第六段中"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最终判决"的畏惧和对"一个结束"的悲伤,是作者深刻人生体验的形象化表达。
B C
作业:
根据自己的经验,以“镜子”为话题,写200~300字的一段话。注意,要写出新的思考,创出新的含义。(共15张PPT)
《窗》
《门》
议论 散文 两篇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请对出下联:
1、为什么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2、作者说门窗的根本区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作者又说“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那么门窗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
3、如何理解“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4、从文章的叙述看,波德莱尔《窗》的观察点是在窗内还是窗外?
窗 钱钟书
理清课文的思路:
围绕窗,作者依次谈了哪些
独到发现?
张开联想的翅膀
关于窗,你还能联想到些什么?
--窗的质地与主人地位
--窗的风格与人的性格
--窗的朝向与心情
………………

莫利
如果用开门、关门来作比喻,
---人生中哪些是开门?
---那些是关门?
思路整理:
文中各写了哪些内容?
(哪些写开门、关门的?)
(哪些写门的象征意义?)
理解哲理语句的方法:
事例证明法。(有具体事例
补证哲理句)
2、联系个人体验法。
3、解释法。(由分到总解释
其意义)
门 莫利
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作者笔法自然,轻巧而又严密,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E、第六段中“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最终判决”的畏惧和对“一个结束”的悲伤,是作者深刻人生体验的形象化表达。
(2001年全国高考题)
1、 “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2、 “因为门的意义就是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3、 (1)“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2)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
(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4、 B C
文中的“门”可以有几种解读?
1、建筑与居室的物质的门。
2、心灵的门和人生的门。
3、门是通向外间世界和未来生活的通道。
请说出含有门的成语,联系
课文说说有没有什么象征
意义?(共12张PPT)
议论性散文两篇
思考·探究一
思考·探究二
思考·探究三
思考·探究四
《门》的思路
《窗》的思路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思考·探究一 《窗》和《门》虽然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作者却写出了一般的生活感悟。请从每段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说说作者对生活有什么独特的感悟。
《窗》各段找出一个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2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3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4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门》各段找出一个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2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3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5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6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7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
8 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9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思考·探究二 关于“关门”的意义,《门》的作者说,“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又说,“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很”、“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使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有人认为这些议论互相矛盾,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这些议论是不矛盾的。因为第六段说其实并非“关门”这动作,而是说“门”“关着”里面的情况,实际上是论说门的隐秘性,这与后面说的“关门”的动作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前者是揭示门本身的意义,后者是阐释关门这个动作的含意——意味着结束,无可挽回。
思考·探究三 比较钱钟书的《窗》和波德莱尔的《窗》,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提示:可从体裁、题材、视角、思路、表达方式等方面去思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两篇文章体裁都是议论性散文,题材都是以“窗”为话题,由窗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议论(自己独特的感悟)。两篇文章不同点是:第一,视角不同,钱钟书的《窗》主要是从屋内往窗外看而发生的感受,波德莱尔的《窗》主要是从外面往窗内看所生发的感受;第二,思路不表达不同,钱钟书的《窗》基本上是先写生活情景,从中提炼从所感悟到的哲理,而波德莱尔的《窗》则先说出自己独到的感悟,再记写生活情景;第三,表达方式不同,钱钟书的《窗》是基本上是夹叙夹议,波德莱尔的《窗》是先议后叙。第四写法上不同,钱钟书的《窗》以窗为写作对象,从文明发展史意义上,揭示其深刻的哲学含意,波德莱尔的《窗》只是把窗作为一个象征,把它作为人内心世界的一个门户,表达的只是一个道德思想。
思考·探究四: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从第2段看,“不同意义”指什么?
3.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夺享受。”句中的“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深层含义?
1 “太贱了”具体是指到处都是的阳光、懒洋洋的风、琐碎而单调的鸟语。这样写好处是暗写窗子里的春天的可贵,这样实际就为下文写窗子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2“不同的意义” 是指就是“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3“追求”“占领”在句中的深刻含意是,所谓的“追求”是指人在“欲望”的驱使下被动去向自然乞讨生存;而“占领”则是人为了满足精神需要主动地“驯服”自然,进而享受生活。
4 “一半” 是指“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 。“另一半”是指 “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5 “开门” 是“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感知和人类琐碎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关门”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5.“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根据课文,“开门”和“关门”在人生中的含意是什么?
4. “ 《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一半。”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又指什么?
6.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牧放的马群”在句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7. “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句中的“最终判决”和“表白”指的是什么?
6 “牧放的马群”是指受人管束,没有自由,没有思想感情,只要群体意识,没有个体隐私。
7“最终的判决”指无法改变的最后结果,“表白”就是表现。
解释文中词语含义的一般方法:
1明辨要解释的词语的性质,分清它们概念性、比拟性还是指代性、关联性的词语;
2 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从词典中找到的)与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的联系;
3 在原文中清楚的划出与词语相关的文字,进行重组表达;
4 根据词语涉及的相关生活,调动积累,进行正反联想。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孤本”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法国理想主义这种新文艺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斯、夏尔·贝济,恰好在有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是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他们又都是在多年默默无闻之后,几乎同时征服了自己的人民。 “征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孤本”: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也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仅存的一份拓本。(《词典》第447页)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比喻义:父母不可重复的独特的一个儿女。
“征服”: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词典》第1603页)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移用义:用思想的艺术的力量使(人民)信服。
我已经67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西。 “讣告”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讣告”:报丧的通知。(《词典》第392页)
文中义就是这个词的引申义:将死之人的善意的忠告。(人之将死,其言善矣)
现代文阅读要点
3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窗》的思路
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门是住屋者的需要;
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
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你想回到故乡……窗子不能不关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引出话题
揭示本质
深化呼应
题旨:人应该融入自然又超乎自然,做自己的“主人”。
《门》的思路
门的意义
门的奥秘
门的象征:
门的式样:
回家之门
开门是最高闪现的至乐,是开始
关门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是结束
开关之别
题旨:生命是流动的,要勇敢面对挑战,及时抓住机遇。
求职之门
开门情境:
转门、小门、玻璃门
欢快、懊恼、谦卑、从容、惊喜
隐秘,极乐的静谧;回避,悲伤的搏斗。
横写
纵写
横写(共29张PPT)
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散文的知识
钱钟书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作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习议论散文以智性见长,以幽默娱人的特点。
二、理解作者所写的见解和感受,体会作者的独特感悟。
三、学习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钱钟书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长篇小说《围城》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作者简介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每段中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说说作者对生活有什么独特的感悟。
全文脉络
一(1):由春天引出窗的形象和作用。
二(2—3):门与窗的比较。
三(4):窗是房屋的眼睛。

品读鉴赏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呢?
窗内:明亮、有生气、动静相生
窗外:(阳光)多、(春风)懒、(鸟语)碎
屋内:阴深、沉闷、寂静
对比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联系课文理解、比较门和窗的不同意义。
赏春
门——追求、欲望
不必出去
出去
窗——占领、享受
客人
主人
“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含义?
门:保护、需要
由不得人
窗:奢侈、享受
自由自主
实用性
审美享受
门:人的进出口
人臣服于自然
窗:天的进出口
人驯服了自然
“《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一半。”
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具体指什么?
“一半”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也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如何理解“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
思考探究
主旨探讨
1、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2、《窗》充满着人生的哲理,屋子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人不能因保护自己而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窗子就代表着“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
你还有更独特的理解吗?
艺术特色
一、比喻精妙、庄谐杂出
二、联想丰富、引用恰当
三、对比呼应、结构完整
《窗》两篇比较
相同点:都是议论散文,写的都是窗,都从窗出发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认识。
不同点 钱钟书 波德莱尔
视角 从屋内往窗外看的感受 从屋外往窗内看的感受
思路 谈哲理、谈认识 谈感受、谈体验
表达方式 明白地说出观点,旁征博引加以证明 描写自己的想象,感情,饱含人文关怀
作 业
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的句子并分析他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莫 利
学习目标
一、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体会文中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文中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哲理性思想的写法。
三、更深入地了解议论散文语言的特点。
作者简介
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桑迪加夫酒》,小说《特洛伊木马》、 《基蒂·福伊尔》等。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反映作者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第1段: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第2段: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第3段: “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第4段: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5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6段: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第7段: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第8段: “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第9段: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二(2—8)开门关门的含意。
一(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统领全篇)

三(9)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最熟悉的屋子门后隐藏的事情也难以预料。
3、门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4、门的隐秘性质
5、不同的开门方式可以看出社会众生相。
6、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8、开门关门象征人生的过程。
7、开门象征开始,关门意味着结束。
精华鉴赏
一、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门是通向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通道。开启一扇门意味着你与他人的沟通、理解、友谊、温暖、爱与亲情,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在展开、延伸和继续。只有门洞开着,你才能投入生存和开拓新的人生境界。即使是厄运和失败,你也能与它们搏击得到生命力飞扬的欢喜。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思味着结束。
二、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人在关闭的门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后,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这一切说明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三、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人生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但就每一个阶段的结束——一扇门的关闭而言,要想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重现是不可能的,当一个过程终结后,就不可能再现。
写作手法——象征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这一种具体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抽象的道理往往会让人难以理解,借助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的思想感情,可以使形象可感,思想浅显,内容生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课后练习思考讨论(共16张PPT)
议论性散文的教学
1、具有散文性:即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取材广泛,主题集中;语言富于文学色彩--优美抒情,耐人寻味。
一、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具有议论性:即体现了议论文观点正确、鲜明的特点。
前者重在在日常的生活事物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思想,并用充满个性和情感(即文学性)的语言将他们表达出来。后者重在论,追求论据的可靠和论证的严密,注重逻辑推理,论据确凿、充分。
二、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单元学习目标:
4、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的东西、体会出不同的感情、得出不同于一般见解的能力。
1、着重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凡中见深刻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
2、欣赏课文精彩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3、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写作(学习)方法指导:
观察事物
体会作用
抒发议论
表达情感
(体现出个人的独特见解)

——钱钟书
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汉·刘熙《释名》
《窗》(钱钟书)
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5年,先生与杨绛结婚,然后同赴英国伦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
1938年,先生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9年11月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所写的对象是什么?
2、文章所写的对象有什么特点?
3、文章所写的对象有什么作用?
4、针对这些作用作者抒发了怎样的见解?
5、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你对“窗”还有什么认识和见解吗?如果有,请你畅所欲言。
阅读鉴赏: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关了窗可以让灵魂自由的去探胜,安静的默想。
<<门>>
(克里斯托福·莫利)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对“门”的理解(观点)的句子,体会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章从哪些方面揭示“门” 的象征意义?“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文章中“开门”与“关门”的象征意义各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议论的?揭示了什么生活的道理?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
一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日常生活中开门所隐藏的奥秘。
在接待室开门的复杂感受
提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一个悬念。
开门的方式多种多样。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朵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开门
关门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关门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我们总是不断的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的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它象突然扯断了系在你心灵上的绳索。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谢谢(共27张PPT)
解析 “澄”读chénɡ。
B
解析 A.联带—连带。B.巅簸—颠簸。D.撩—缭。
C
解析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例子: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语境不存在假和真的问题,说明的是好和坏。
D
解析 A.“发现和总结”与“经验”、“问题”搭配不当。
B.“养成”与“敬业奉献精神”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
应为“不对……地区威胁使用和使用核武器”。
答案 D
答案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答案 (1)“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门”是可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寻春光。
(2)“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窗”可以打通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人们只要呆在屋里就可以享受,不用出去。
答案 窗隔开了人与自然的心理距离,将人与自然的生存、生死关系转化为审美欣赏和享受的关系,借此,窗执行了主人的意志,保全了人性。
答案 对比。突出了窗对于人的意义。
答案 (1)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2)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像中北窗的景象。
答案 (1)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2)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像,人的想像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3)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答案 (1)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3)写想像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生姿,富有变化。
图表一
图表二
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
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越高
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
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异
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不同
因素,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答案 执著把成功的门推开了。坚韧把理想的门推开了。真诚把友善的门推开了。仁爱把和谐的门推开了。
答案 略。(共16张PPT)
钱钟书
从每段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思考:
全文脉络
一(1):门外的春天与窗外的春天的比较。
二(2—3):门与窗的比较。
三(4):窗是房屋的眼睛。

①作者通过对窗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矛盾的心境。
②作者针砭时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才能逃避到梦中去。
③作者只是通过“窗”来表达 自己对人生精深的认识。
主题认识
同——功能:
异——
盛饭、汤等
盛酒、水等
功能
使用者的心理
基本生活要求
享受休闲
进化阶段
满足生存需要,必需品
满足精神需要,奢侈品
给人的启发
实实在在,质朴踏实
交流感情,反映个性
盛东西的器皿
碗:
杯:
碗:
杯:
碗:
杯:
碗:
杯:
比较杯和碗的异同,联系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作 业







.
图0(共26张PPT)
suǒ

tiào
xùn
xuān
xuān

chǐ
móu
cáo
miào
jiū

zhǒnɡ


chù



zhènɡ
zhēnɡ









簿








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
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缭乱,纷乱。
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尔(前),
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
容对死者的怀念。
享有
享受
享用
直接
直捷
答案 《窗》中能反映行文线索的句子有:
第1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是该
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许我们追求,
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3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4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由春天引出窗的形象和作用。
第二部分(2~3段):门与窗的比较。
第三部分(第4段):窗是房屋的眼睛(房子是让人居住的,所以窗也就是人的眼睛)。
答案 因为窗子对大自然作了取舍,如照相的原理。
答案 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如果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由于屋子里的阴深、沉闷、寂静,反而会觉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气和喧闹。因为春光是美丽如画的,作者又是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窗子就像画框一样,所以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答案 因为房子是需要门来供人出进的,但是有人敲门,你却不得不去开门。窗是一种更高的追求,是人们的精神需要,是人驯服自然的结果,是人对自然的胜利。
答案 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①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又
怕外界纷扰的矛盾;②针砭时弊,不满现实中的逃避;③表达对人生精深的认识。
答案 (1)“太贱了”具体指的是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意准确,用语新颖传神,而且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2)“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3)“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门”是可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寻春光;“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窗”可以打通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人们只要呆在屋里就可以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4)句中的“一半”具体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的是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答案 集中体现作者独特的感悟的语句:
第2段:“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
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
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
无须再到外面去找。”“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许
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第
3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
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答案 线索:门。作者的观点,也是全篇的文眼,即“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答案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开门”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答案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思想或者意义,或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门》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所在。
答案 (1)“牧放的马群”是指受人管束,没有自由,
只有群体,没有私隐。
(2)“最终判决的”是指最后的结果,“表白”是指
表现。
《门》(共29张PPT)
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散文的知识
钱钟书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作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学习议论散文以智性见长,以幽默娱人的特点。
二、理解作者所写的见解和感受,体会作者的独特感悟。
三、学习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钱钟书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长篇小说《围城》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作者简介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每段中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说说作者对生活有什么独特的感悟。
全文脉络
一(1):由春天引出窗的形象和作用。
二(2—3):门与窗的比较。
三(4):窗是房屋的眼睛。

品读鉴赏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呢?
窗内:明亮、有生气、动静相生
窗外:(阳光)多、(春风)懒、(鸟语)碎
屋内:阴深、沉闷、寂静
对比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联系课文理解、比较门和窗的不同意义。
赏春
门——追求、欲望
不必出去
出去
窗——占领、享受
客人
主人
“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含义?
门:保护、需要
由不得人
窗:奢侈、享受
自由自主
实用性
审美享受
门:人的进出口
人臣服于自然
窗:天的进出口
人驯服了自然
“《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一半。”
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具体指什么?
“一半”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也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如何理解“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
思考探究
主旨探讨
1、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2、《窗》充满着人生的哲理,屋子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人不能因保护自己而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窗子就代表着“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
你还有更独特的理解吗?
艺术特色
一、比喻精妙、庄谐杂出
二、联想丰富、引用恰当
三、对比呼应、结构完整
《窗》两篇比较
相同点:都是议论散文,写的都是窗,都从窗出发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认识。
不同点 钱钟书 波德莱尔
视角 从屋内往窗外看的感受 从屋外往窗内看的感受
思路 谈哲理、谈认识 谈感受、谈体验
表达方式 明白地说出观点,旁征博引加以证明 描写自己的想象,感情,饱含人文关怀
作 业
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的句子并分析他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莫 利
学习目标
一、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体会文中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文中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哲理性思想的写法。
三、更深入地了解议论散文语言的特点。
作者简介
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桑迪加夫酒》,小说《特洛伊木马》、 《基蒂·福伊尔》等。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反映作者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
第1段: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第2段: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第3段: “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第4段: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5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6段: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第7段: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第8段: “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第9段: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二(2—8)开门关门的含意。
一(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统领全篇)

三(9)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最熟悉的屋子门后隐藏的事情也难以预料。
3、门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4、门的隐秘性质
5、不同的开门方式可以看出社会众生相。
6、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8、开门关门象征人生的过程。
7、开门象征开始,关门意味着结束。
精华鉴赏
一、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门是通向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通道。开启一扇门意味着你与他人的沟通、理解、友谊、温暖、爱与亲情,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在展开、延伸和继续。只有门洞开着,你才能投入生存和开拓新的人生境界。即使是厄运和失败,你也能与它们搏击得到生命力飞扬的欢喜。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思味着结束。
二、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人在关闭的门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后,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这一切说明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三、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人生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但就每一个阶段的结束——一扇门的关闭而言,要想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重现是不可能的,当一个过程终结后,就不可能再现。
写作手法——象征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这一种具体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抽象的道理往往会让人难以理解,借助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的思想感情,可以使形象可感,思想浅显,内容生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课后练习思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