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鱼书”的由来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清 宋凌云
偶 成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
“鱼书欲寄何由达,山长水远处处同”
——宋 晏殊
柯灵(1909―2000),浙江绍兴人,中
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高季琳,生于广州,
1926年在上海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
人》而步入文坛。著有《望春草》《暖
流》等。
他是一位平和、勤恳、著述颇丰而
又不事张扬的散文家。据说,八九十年
代,上门拜访柯灵的客人络绎不绝,使他几乎无法正常工作。于是他在门上贴上告示,说:“柯灵下午四时前恕不会客,乞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淡泊而执着的个性。
他的散文将古代文人之风韵与现代作家之思融为一体,文白兼杂、古雅流畅、词采飞扬、独具一格、耐人咀嚼,堪称散文之大家。
一、走进作者
二、创作意图
书信,对于人类的恩泽,对于友谊的形成与维系,离愁别绪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社会出现了病态的迹象,书信竟成了卖友求荣的罪证.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作者也受到了影响,疏于写信,朋来友信也渐渐稀少,由此,作者想到了友情的重要,向往崇高的友谊,对人间真情进行探寻,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进行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表示惋惜及抱憾。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着片作品。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筛选文中信息了解的书信作用。
2、欣赏本文语言体会其古朴典雅的特点。
3、注意保持朋友之间美好的友谊,以真情待人。
咫(zhǐ)尺 殷(yīn)勤 暌(huí)违 觌(dí)面
书箧(qìe) 人情鬼蜮(yù) 痕迹(jì)
易混多音字
参(shēn)商/参(cān)与 差(chā)强人意/差(chà)劲
恐(hè)吓/吓(xiè)唬 翘(qiáo)首云天/翘(qiào)尾巴
易读错字音
四、字音
五、整体感知:
1、全文脉络结构如何?
2、第1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有何联系?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现代城市环境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
生活也改变了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2-10):分析书信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11):总结写信或收信是其乐无穷的事,
它能给人们带来“温情和欣慰“的观点。
首尾呼应
六、分析课文
1、作者认为书信对于人类起到什么作用?
书信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
情感的载体
“保留生命的痕迹”
书信能鲜活记忆,存储“过去”,值得回味
2、复述三个人生小景,并为其加标题
(1)友情聚散
(2)一首歌曲的踪迹
(3)匿名信
“五四”时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当时文白夹杂的现象很严重,反映了过渡时期存在的缺陷性,这种形式发展到后来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几乎已不为人用。但柯灵的散文《鱼书又将文白相间的形式挖掘出来,且运用的恰到好处,试就本文这种语言特点作赏析。
3、品味、探究、鉴赏语言
暌违
雁羽
觌面
尺素
参商
鱼书
文白相间
古朴典雅
言简意赅
含蓄丰富
(3)“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 者也,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 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鱼书 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 的最大凌辱!”这句话的含义和 语言特色是什么?
含义是有人利用书信告密,出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来达到谋取个人私利、投靠新的主子来苟活的目的,这真是对人类发明的书信的最大的凌辱,也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语言:文白间杂多用四字成语或短句
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六、探究性阅读
关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人认为是作者无
为而作,体现了作者有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理想;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病态社会的深刻批判.读了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探究、发现、创新
记下别人的重要观点
写下自己的看法
在《鱼书》里,作者写到鱼书对于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书信逐渐被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所取代,请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及看法。
信本身就是件艺术品,信封、信纸、邮票、邮戳溶为一体。
书信是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书信像手工艺品,是写信人精心创造的,有收藏的价值。(共31张PPT)
鱼 书
柯 灵
何为鱼书?
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
鱼书就是信件。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偶 成
清 宋凌云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
书信名称种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有关,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雅笺、素书、华翰、雁足、雁帛、雁书、雁羽、鸾笺等等。
作 者 简 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一、基础知识
重点字词:
更( )易 无垢( )
咫( )尺 漂泊( )
融洽无间( ) 隽( )品
恶札( ) 信笺( )
翘( )首云天 一枝之栖( )
gèng
gòu
bó
jiàn
juàn
zhá
jiān
qiáo
zhǐ
qī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中渗透的情感?
3、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简单的点评。
文章内容概要:
《鱼书》以“鱼书”为话题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也抒发了他渴求朋友来信的心情。
“保留生命的痕迹”
书信能鲜活记忆,存储“过去”,值得回味
书法精品
邮票珍品
凡高的亲笔书信画拍卖到100万英镑
收藏珍品
情感变化:
( )——回忆时的乐趣——静心品味
——( )——( )——( )
无奈、遗憾
气 愤
寂 寞
渴 望
三、精彩语段赏析
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心驰神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 (P80第二段)
此句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原诗表达游子盼望归后与爱人一起“共剪西窗”的美好愿望。作者化用,来表达与“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心情,这种情景再合适不过.
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P79第一段)
这一句话文白兼及,舍弃了一些通俗的白话词语。如:用“暌违”而不用分离,舍书信而取 “雁羽” ,取“觌面”而弃用“见面” 。
千里分离,只要借几行书信,就可以把心中的 感情,寄给远方的人,使双方好象见面。
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 ,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 (P79第二段)
语言既有诗歌的意蕴,又有杂文的博大、精深,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与思想。
四、归纳文章的语言特点
1、善于化用古诗词
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3、富有诗蕴、含蓄深刻、渗透哲理
五、质疑与探究
六、合作与讨论
有人说在现在这个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写信已经过时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不就行了?打电话和写信各有什么特点?书信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对写信这一交流方式你有何见解?
小 结
打电话方便、快捷、真实可感,但价格贵,一次性交流,交流直白口语化……
写信,有时空差距,是一个流程。书信是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信具有艺术元素,是文学、美学、书法、邮政、包装、纸张、邮票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我们的态度:
有选择的权利,也有传承的义务
作业布置
重新阅读课文,并就文章带来的感触写成读后感。
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写封信,感受写信收信带来的温情和欣慰。
阅读相关精品文章(共19张PPT)
鱼书
柯灵
柯灵(1909―2000),浙江绍兴人,中
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高季琳,生于广州,
1926年在上海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
人》而步入文坛。著有《望春草》《暖
流》等。
他是一位平和、勤恳、著述颇丰而
又不事张扬的散文家。据说,八九十年
代,上门拜访柯灵的客人络绎不绝,使他几乎无法正常工作。于是他在门上贴上告示,说:“柯灵下午四时前恕不会客,乞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淡泊而执着的个性。
他的散文将古代文人之风韵与现代作家之思融为一体,文白兼杂、古雅流畅、词采飞扬、独具一格、耐人咀嚼,堪称散文之大家。
一、作者
二、写作意图
书信,对于人类的恩泽,对于友谊的形成与维系,离愁别绪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社会出现了病态的迹象,书信竟成了卖友求荣的罪证.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作者也受到了影响,疏于写信,朋来友信也渐渐稀少,由此,作者想到了友情的重要,向往崇高的友谊,对人间真情进行探寻,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进行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表示惋惜及抱憾。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着片作品。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筛选信息了解的书信作用。
2、欣赏本文语言体会其古朴典雅的特点。
3、注意保持朋友间美好的友谊,以真情待人。
咫(zhǐ)尺 殷(yīn)勤 暌(huí)违
觌(dí)面 书箧(qìe) 人情鬼蜮(yù)
痕迹(jì) 参(shēn)商/参(cān)与
差(chā)强人意/差(chà)劲
恐(hè)吓/吓(xiè)唬
翘(qiáo)首云天/翘(qiào)尾巴
四、字音
五、整体感知:
1、全文脉络结构如何?
2、第1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有何联系?
第一部分(1):现代城市环境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生活也改变了人。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1-10):分析书信的作用。
第三部分(11):总结写信或收信是其乐无穷的事,给人们带来“温情和欣慰”。
首尾呼应
六、分析课文
1、作者认为书信对于人类起到什么作用?
巴金冰心这一对莫逆之交
友情的象征
书信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
情感的载体
无论写信还是读信都是一种愉快
“保留生命的痕迹”
书信能鲜活记忆,存储“过去”,值得回味
2、复述三个人生小景,并为其加标题
(1)友情聚散
(2)一首歌曲的踪迹
(3)匿名信
“五四”时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当时文白夹杂的现象很严重,反映了过渡时期存在的缺陷性,这种形式发展到后来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几乎已不为人用。但柯灵的散文《鱼书又将文白相间的形式挖掘出来,且运用的恰到好处,试就本文这种语言特点作赏析。
3、品味、探究、鉴赏语言
暌违
雁羽
觌面
尺素
参商
鱼书
文白相间
古朴典雅
言简意赅
含蓄丰富
(3)“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者也,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这句话的含义和语言特色是什么?
含义是有人利用书信告密,出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来达到谋取个人私利、投靠新的主子来苟活的目的,这真是对人类发明的书信的最大的凌辱,也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语言:文白间杂多用四字成语或短句
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六、探究性阅读
关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人认为是作者无为而作,体现了作者有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这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理想;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病态社会的深刻批判.读了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探究、发现、创新
记下别人的重要观点,写下自己的看法
在《鱼书》里,作者写到鱼书对于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书信逐渐被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所取代,请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及看法。(共20张PPT)
柯 灵
鱼书
何为鱼书?
“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
书信名称种种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
《汉书》记载苏武的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作 者 简 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重点字词:
更(gèng)易 无垢(gòu)
咫(zhǐ)尺 漂泊(bó)
融洽无间(jiàn) 隽(jùn)品
恶札(zhá) 信笺(jiān)
翘(qiáo)首云天 一枝之栖(qī)
初读课文
要求:
自主阅读,感受全文,分析作者对书信的态度和看法,喜爱、怀念书信的原因,并将相关语句和自己喜欢的词句画上记号,做好旁批。
概括文意
促进友谊的形成
表达离愁别绪
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
书信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
书信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书信的作用
独特的经历:
因为志趣不同,与朋友分道扬镳
无名歌手的曲折际遇
匿名信中的辱骂
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
蕴藏着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
品读课文
敦厚善良、热情的帮助、真挚、好朋友:关系很好
思想信仰、分歧、隔阂、志趣不同:友情元素
永远不能忘怀、抱憾、无可奈何:对崇高友谊的向往与追求
1.作者和他朋友的关系如何?对他们两人的分道扬镳你是怎么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俞伯牙与钟子期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品读课文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朋友间的奇缘异遇,引出下文对这个表面看似巧合的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存境遇的思考。
2.你怎样理解“这确是一种巧合,在背后穿线的是生活问题”这句话?
品读课文
“但是这种恶札,却只能算是例外。不过世乱如麻,人情鬼蜮,例外的事着实不少。”
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将个人的特殊遭遇和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
对用书信卖国求荣等社会病态进行批判,这样写使得作者的思想内容更深刻,这就是“平凡之中见新意”的写法。
3.作者是如何让我们认识到那个世界的不合理和社会的病态的?
本文语言特点
1.善于化用古诗词
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3.富有诗蕴、含蓄深刻
探究质疑1
鱼书雁足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企盼来信的焦苦,那种接读来信的喜悦,那种深夜写信的温馨,都在悄悄远离我们的心头。难道未来的天空将会只有电波的传递而消失鸿雁的往来?对此,你怎么看呢?
不老的书信,不变的情怀
书信有时空差距,情感交流更具体细腻。等待收信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书信是最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书信有鲜活记忆,延伸过去的时光。
书信是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探究质疑2
实际生活,觉得很平凡,没新意;自己想象来写,又觉得不真,很虚假。这是绝大部分同学写作中遇到的难题。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所学文章探讨:作家是如何做到“平凡之中见新意”的?读了他们的文章后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开掘出关于社会、人生、文化方面的思考,揭示出或深刻、或独特的意义。“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
启 示
课后作业
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写封信,重温写信收信带来的温情和欣慰。
阅读迟子建散文《远去的邮车》,比较课文内容,思考文后的问题。(共19张PPT)
情
“不好谒人贪过客,惯迟作答爱书来” 表达人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肯付出的微妙心态。我们渴望关爱,可感情是相互的,我们也应该付出,春节就快到了,同学们 想通过什么方式向远方亲朋好友表达思念之情呢?
作 者 简 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何为鱼书?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书信的美称
雅笺、素书、尺素、华翰
雁足、雁羽、雁帛、雁书、 八行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宋凌云《偶成》
基础知识
重点字词:
更( )易 无垢( )
咫( )尺 漂泊( )
融洽无间( ) 隽( )品
恶札( ) 信笺( )
翘( )首云天 一枝之栖( )
gēng
gòu
bó
jiàn
juàn
zhá
jiān
qiáo
zhǐ
qī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作者认为书信往返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作者珍藏亲友来信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其中也有些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作者提到了那些“人生小景”?请同学们给它们拟小标题。
友情难在/友情聚散
无巧不成书 /书信回归
匿名恐吓/ 匿名信
积极方面:传情达意——人类美好情感的象征
消极方面:为人利用——破坏人类的真挚情感
鱼书
讨论交流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采用便利的现代通讯手段进行情感交流,但仍然有人通过写信的方式维系人与人的情感,现在 请那些有过写信和收信经历的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受。
总结:电话方便、快捷、真实可感,一次性交流,交流直白口语化,但是时间的长河总会不经意地洗涤掉那些五彩斑斓的话语。
写信和收信都是愉快的事。虽然它耗费人的心血和时间,但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期待,让我们保留生命的痕迹,让我们愈发珍惜感情。
方式总有优劣,情感是真,重视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就会感受到温情和欣慰。
品味语言
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作者取“门前冷落”之孤寂、冷落的意境,表达他的心境.
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心驰神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
此句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原诗表达游子盼望归后与爱人一起“共剪西窗”的美好愿望。作者化用来表达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品味语言
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这一句话文白兼及,舍弃了一些通俗的白话词语。如:用“暌违”而不用分离,舍书信而取 “雁羽” ,取“觌面”而弃用“见面” 。
品味语言
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 ,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
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
语言既有诗歌的意蕴,又有杂文的博大、精深,渗透着哲理与思想。
品味语言
语言特点
1、善于化用古诗词
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3、富有诗蕴、含蓄深刻
品味语言
文白兼及,古雅晓畅
鱼书
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能真心地交流,
象征着真情的回归。
总结回顾:
作业布置
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写封信,感受写信收信带来的温情和欣慰。(共14张PPT)
kuí
dí
qiè
yù
ɡòu
zhǐ
juàn
zhá
shēn
cēn
cān
qiáo
qiào
融洽
恰当
分歧
岐山
编辑
作揖
札记
包扎
谒见
渴望
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
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一向不相识。
形容四散消失。
形容极小的栖身之地。
人心险恶。
处事
世故
处世
勾通
沟通
答案 寂寞——回忆时的乐趣——静心品味——人生
中的遗憾——气愤——渴望
友情聚散
一首歌曲的踪迹
匿名信
答案 (1)书信是友情的具体表征。(2)书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3)书信往返对滋润情感有特殊效果。(4)书信成就了一些文学隽品。(5)书信里保存了生命的痕迹。
答案 意思是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只要借助于书信,就能把一腔的情意,寄与远方的亲人,其给人的快乐和安慰,并不亚于亲人间的直接的欢聚。
答案 (1)用词文白相间,文意显得典雅舒展。
(2)此句用了三个成语:“素昧平生”、“推心置腹”、“推诚相与”。读来相当整齐有味。
(3)用词文白相间,在递进关系中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
(4)用“翘首云天”写一种等待的心情,典雅明白,富有诗意。(共24张PPT)
解析 A.“着急”中“着”应读zháo。B.“露骨”中“露”应读lù。D.“翘首”中“翘”应读qiáo。
C
解析 A.崖—涯。B.岐—歧。C.撼—憾。
D
解析 “南辕北辙”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不合语境,改为“分道扬镳”。
C
解析 A.成分残缺,在“敢搏”后加“的精神”;B.搭配不当,可删去“改善和”;C.多重否定导致表意不明,意思反了。
D
答案 “社会的病态”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为了一己之私而恐吓威胁以致打击报复他人的行为。这些都是有损人类尊严与良心的行为,都是不正常的。
答案 此句用词文白相间,在递进关系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答案 写信或收信是其乐无穷的事,它能给人们带来温情和欣慰。
解析 文中“一个人为自己……未知数”,强调的是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唯一不变的是思乡,可是B却说“童年的烙印”,决定自己的方向,正好与文章的观点相反。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是用典,并无新意,不能拿它作根据,它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E.错在“生动具体”,最后一段是主旨升华,以概括语作结。
答案 AC
解析 空间缩小,但乡恋不会消失。
D
解析 从“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富有浪漫气息”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可概括出两种情况。
答案 (1)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2)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打发出门。
解析 首先从第一段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第二步提炼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二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三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是答案中的第二点,也是最简单的一点。答案所给出的一、三点实际上就是一点,即深化主题,扩展内容结尾照应前文,这是一般思乡散文的特点。
答案 (1)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的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2)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3)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忧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思念
答案 略。(共16张PPT)
父亲卡
柯灵
柯灵
题解: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 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常将书信称为“鱼书”。
书信名称种种
1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
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
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
2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偶成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
清 宋凌云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
重点字词:
更(gèng)易 无垢(gòu)
咫(zhǐ)尺 漂泊(bó)
融洽无间(jiàn) 隽(jùn)品
恶札(zhá) 信笺(jiān)
翘(qiáo)首云天 一枝之栖(qī)
M E R R Y C H R I S T M A S
圣诞卡
讨论:打电话与写信
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的“一盏明灯”,请举 例说明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生日卡
Best Wish For You
万用卡
千里睽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
1、谈谈本文的语言风格。
2、作者写了哪些“人生小景”,请分别给它 们拟出小标题。(共31张PPT)
鱼 书
柯 灵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偶 成
清 宋凌云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
何为鱼书?
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
鱼书就是信件。
书信名称种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作 者 简 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一、基础知识
重点字词:
更( )易 无垢( )
咫( )尺 漂泊( )
融洽无间( ) 隽( )品
恶札( ) 信笺( )
翘( )首云天 一枝之栖( )
gèng
gòu
bó
jiàn
juàn
zhá
jiān
qiáo
zhǐ
qī
二、整体感知
1、个体阅读,独立思考,疏通文意。
2、概括文章。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中渗透的情感?
3、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简单的点评。
文章内容概要:
《鱼书》以“鱼书”为话题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也抒发了他渴求朋友来信的心情。
情感变化:
寂寞—— ( )——( )
——( )——( )——渴望
回忆时的乐趣
静心品味
无奈、遗憾
气愤
作者观点:
1、书信是友情的具体表征
2、书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
作用
3、书信往返对滋润情感有特殊效果
4、书信成就了一些文学隽品
5、书信里保存了生命的痕迹
“保留生命的痕迹”
书信能鲜活记忆,存储“过去”,值得回味
书法精品
邮票珍品
凡高的亲笔书信画拍卖到100万英镑
收藏珍品
三、精彩语段赏析
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
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作者取“门前冷落”之孤寂、冷落的意境,表达他的心境.
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心驰神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
此句化用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原诗表达游子盼望归后与爱人一起“共剪西窗”的美好愿望。作者化用,来表达与“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的心情,这种情景再合适不过.
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
这一句话文白兼及,舍弃了一些通俗的白话词语。如:用“暌违”而不用分离,舍书信而取 “雁羽” ,取“觌面”而弃用“见面” 。
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灵魂的黑暗” ,使“生存有了一点光彩”。
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
语言既有诗歌的意蕴,又有杂文的博大、精深,渗透着哲理与思想。
四、归纳文章的语言特点
1、善于化用古诗词
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3、富有诗蕴、含蓄深刻
五、质疑与探究
1、为什么用鱼书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2、“从不谒人谈过客,惯迟作答爱书来”是什么意思?
1、用鱼书为标题富有神秘色彩,引起人们 阅读的兴趣。
2、以鱼书为题新颖、别致、含蓄。
3、具有古朴、文雅的气息,是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谒,拜访、拜见。指人们自己很少主动去登门造访友人,却渴求着友人经常来作客和自己一叙旧情,收到朋友的书信总是因繁忙琐事而延迟回信,但却一样的期盼着经常收到朋友的来信。表达人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肯付出的微妙心态。
六、合作与讨论
1、打电话和写信各有什么特点?
2、有人说在现在这个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写信已经过时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不就行了?书信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对写信这一交流方式你有何见解?
小 结
打电话方便、快捷、真实可感,但价格贵,一次性交流,交流直白口语化……
写信,有时空差距,是一个流程。书信是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信具有艺术元素,是文学、美学、书法、邮政、包装、纸张、邮票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我们的态度:
有选择的权利,也有传承的义务
作业布置
重新阅读课文,并就文章带来的感触写成读后感。
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写封信,感受写信收信带来的温情和欣慰。
阅读相关精品文章
《鱼 书》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二、作者简介 基础知识
三、整体感知
四、精彩语段赏析
五、归纳文章的语言特点
六、质疑与探究
七、合作与讨论
八、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