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品资料课件精选集: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课件(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精品资料课件精选集:粤教版必修二《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课件(9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24 20:40:5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松花江上挂“彩虹”
美丽的松花江
松花江畔落日霞光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吞并了我国东三省,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野心,妄图进一步吞并中国,于是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的炮声激励着每一个爱国同胞,爱国将士们拿起枪杆子,将一颗颗子弹射入敌人胸膛;那么爱国诗人们能做什么呢?他们拿起了笔杆子,将诗篇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插向敌人的心房!
《松花江上》抒写了东北人民的痛苦,《雪落在中国土地上》抒写的是全中国人民的痛苦,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中所抒写的残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我爱这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反复朗诵,
体验诗歌情感
诗歌分析
1、思想内容:
抒写残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表现方式:
(1)精心选用意象:雪、风、农夫、我、少妇、母亲、垦殖者
(2)精巧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叙述、描写、比喻、反复、感叹词
情感延伸: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共13张PPT)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遭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艾青
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絮聒 xù guō 后裔yì
垢面 gòu 蓬发péng
暴戾 lì 蜷伏quán
啮啃 nièkěn 饥馑jǐn
憔悴qiáocuì 颤抖chàn 颤栗zhàn 乞援qǐyuán
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那么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
具体人物形象
中国的农夫
少妇 、年老的母亲 (中国的妇女)
土地的垦殖者 (中国的人民)
压迫
蹂躏
剥削
情感载体象征义
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种苦难写的更深刻而真切。
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赤子情怀。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
“没有灯光的晚上”和“温暖”分别指什么?
暗喻旧中国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
勇气和力量
听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并思考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
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是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共13张PPT)
女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用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
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
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
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
心里!
雨 巷
戴望舒
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背景: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鉴赏诗歌的步骤:
1、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3、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美丽而忧伤的诗
雨巷
戴望舒
课后练习:
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绿色通道第十页),利用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完成6—11题。(共24张PPT)
死 水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著名诗人学者战士。主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古籍,从唐诗出发,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进而金石甲骨......,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尽情遨游,涉猎之广,用功之勤,考核之精,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1.本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请分析本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发着恶臭的死水,将丑恶写的很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品味本诗的语言的绘画美。
讨论:


死水
诗 味 品 析
绝望 凝滞 腐烂
肮脏 污浊---色彩 光泽 静态 反语
腐烂 变质---动态
沉寂---以动衬静
揭露真面目,抒发激愤情
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诗句背后。
谈《再别康桥》与《死水》诗义表现
感情基调:轻盈、优美---凝重,浓烈
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物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发现
红烛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 一 多 的 《 七 子 之 歌 》
闻 一 多 1925 写 的 《 七 子 之 歌 》 。 那 时 , 闻 一 多 刚 刚 27 , 他 把 被 帝 国 主 义 侵 占 的 香 港 、 九 龙 、 澳 门 、 台 湾 、 威 海 卫 、 广 州 湾 、 旅 顺 大 连 等 7 国 土 比 作 离 开 母 亲 怀 抱 的 7 儿 女 。 诗 发 表在《 现 代 评 论 》 、 《 大 江 》 和 《 清 华 周 刊 》 , 引 起 了 强 烈 反 应 !
澳 门 你 可 知 “ 妈 港 ” 不 是 我 的 真 名 姓 我 离 开 你 的 襁 褓 太 久 了 , 母 亲 ! 但 是 他 们 掳 去 了 我 的 肉 体 , 你 依 然 保 管 着 我 内 心 的 灵 魂 。
三 百 年 来 梦 寐 不 忘 的 生 母 啊 ! 请 叫 儿 的 乳 名 , 叫 我 一 声 " 澳 门 " ! 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
台 湾 我 们 是 东 海 捧 出 的 珍 珠 一 串 , 琉 球 是 我 的 群 弟 , 我 就 是 台 湾 。 我 胸 中 还 氲 氤 着 郑 氏 的 英 魂 , 精 忠 的 赤 血 点 染 了 我 的 家 传 。 母 亲 , 酷 炎 的 夏 日 要 晒 死 我 了 ; 赐 我 个 号 令 , 我 还 能 背 水 一 战 。 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艾青铜像
艾青照片
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泽东的《讲话》。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重返文坛,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雪莲》等。作品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195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勋章。论著有《诗论》、《新文艺论集》等。出版有《艾青全集》(5卷)。
艾青(1910-1996年)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西湖艺术 院。翌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学绘画的同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创办春地艺术社,因此被捕。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笔名发表。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武汉编辑《文艺阵地》。1941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由重庆去延安,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兼《诗刊》主编。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讨论: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
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 到底象征着什么?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来歌唱?
赞 美
穆 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 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 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 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写作背景:
1942年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共14张PPT)
《双桅船》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 《也许》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双桅船》
双 桅 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岸啊,心爱的岸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使我们再分东西 今天你又在这里 不怕天涯海角 明天我们将在 岂在朝朝夕夕 另一个纬度相遇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双桅船”象征什么?
诗人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
“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请找出诗歌第一节所
描写的“意象”,说说它们的
象征义---------
雾---
风---
岸---
(结合我们自己平时对这些事物的认识)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我们是怎样的关系?
特色:
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
  舒婷的《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理想爱情---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
他们的爱情,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她要求“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她是独立的。他们“仿佛永远相依,却又终身相依”,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这组形象的树立,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共8张PPT)
艾青
诗作于1937年12月28日阴冷的夜晚。

这一意象象征什么?有什么特点?
中国农民经受战争的痛苦,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雪”落神州,寒凝大地,令人窒息。
寒冷
品位本文意象
诗人所关注的对象
中国的农夫(满脸痛苦、冒雪奔命 )
少妇 、年老的母亲 (中国的妇女)家园被毁、无家可归、亲人被杀
土地的垦殖者 (中国的人民)田园荒芜、人们挨饿、生活绝望、双手颤抖
压迫
蹂躏
剥削
情感载体象征义
本诗抒写了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经的控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
1、修辞——反复,它既是诗歌抒情的线索,贯穿全篇,强化了感情——突出悲凉压抑的感情。
2、是整首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共18张PPT)
徐 志 摩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题。
4、了解现代派诗歌的语言特点。
中国现代诗人简介
现代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在自己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艺术流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闻一多、臧克家和徐志摩都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驱,虽然他们风格迥异,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但都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剑桥大学
作者简介
徐志摩在中国新诗史上
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1918
年到1928年,他三次旅欧,
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研究英
国文学时,曾在康桥河里划
船,在康桥上漫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怀
抱中。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
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
得巨大声誉的诗作。
徐志摩作品欣赏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英,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文坛巨星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内容
再别康桥
朗读欣赏一
朗读欣赏二
轻轻挥别云彩
金柳
水草
浮藻
星辉
夏虫
悄悄的走
呼应
康桥的景物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5、撑篙漫溯寻梦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7、招手惜别云彩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7难舍难分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
结构全解:
再别康桥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6)
第三部分
(7)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悄悄的我走了
悄悄的我来了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母校
生离愁
泛舟康桥
来寻梦
悄悄离去
心忧伤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辉、夏虫。
思考: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眷恋和那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再别康桥》。
完成练习(共15张PPT)
双桅船
舒婷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读诗第一步
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诗人
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
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
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人物
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
一位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的文坛常青树
舒婷是谁
人不可貌相,才不可斗量!
读诗第二步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读诗第三步
意象是诗歌的精灵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理解诗歌,就要破译诗歌中的意象内涵,《双桅船》采用的是传统意义的意象,请同学们破译“双桅船”、 “岸”、“雾”、“风”、“风暴”、“灯”的具体内涵.
“双桅船”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双桅”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
“雾”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
“风” 象征时代的紧迫感。
“风暴”象征诗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
“灯”象征光明与信念。
破译诗歌的意象密码
尝试让象征义归位
读诗第四步
【诗歌手法感悟】 意象+象征=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可感可见
舒婷在诗歌创作时经常把意象成对放在一起,找出诗中这些相反相成的意象,说一说这种创作手法的好处。
探索意象组合的奥妙
成对出现的意象有
雾 — 风
岸 — 双桅船
昨天 — 今天—明天
风暴 — 灯
航程 — 视线
“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相信心灵的来往”
意象是诗歌的魔方,
可以旋转出独特的审美天地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 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读诗第五步
《双桅船》的诗句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情景,请把这些生活情景列举出来。
让你的诗吟出我的情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温馨提示:共鸣让诗歌与做人、作文靠得更近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因感动而诵读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共29张PPT)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jiào

chún
gēng
méi
xìng
gāo

shēng

shì
jǐn

léng
guō
(2)多音字

shì
xiàng
hàng
jiǎo
jué
zhǎo
zhuǎ
jiān
jiàn
qiáng
qiǎng
jiàng
2.字形识别
























3.词语积累
①絮聒:絮叨。
②蓬发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③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寂寞
寂寥】
寂寞:孤单冷清。
寂寥:多用于书面语,寂静,空旷。
例:①她的声音回荡在________的原野。
②一忽儿的________,或许可以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构想。
寂寥
寂寞
【沉淀
沉积】
沉淀:凝聚,积累。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沉积: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事物。
例:③该药品在保质期内如有少许________,属正常现象。
④2012 年的奥运会正是伦敦向世界展示其人文价值与历史
________的最好机会。
沉淀
沉积
【侵蚀
侵吞】
侵蚀:A.逐渐侵害使变坏;B.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
侵吞:A.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财物、土地等);
B.用武力吞并或占有(别国的领土)。
例:⑤部分古长城墙体经过岁月的________,仅存有地面
遗迹。
⑥性格内向、别人看来“老实、本分”的李某,在两年时
间里,________了单位 46 万元的停车款。
侵蚀
侵吞
(1)《死水》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把军阀统治下黑暗
陈腐的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鞭
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2)《再别康桥》
这首诗以作者离开康桥时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描绘了
康桥的秀丽风光,展现了一幅幅具有动态美感的画面,表现了
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因康桥理想破灭
的哀伤。感情真挚、隽永。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首诗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
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具体人物形象
情感载体象征意义
(4)《热爱生命》
这首诗共七节,前三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后面
四节进一步描绘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
“我”的形象。
(5)《双桅船》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借助双桅船、岸、风、风暴、灯等意
象,激励自己要像“双桅船”那样不怕挫折、不怕困难,永不
放弃,不知疲倦地将生命之舟驶向彼岸。
姓名 简历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闻一多 原名闻家骅,又名
闻亦多,诗人、学
者、斗士。因投身
民主运动,1946 年
被国民党特务暗
杀。 《红烛》、《死水》等。 “新月派”主要诗人之一,
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
倡导新诗格律化。
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现代
诗人。名章垿,字
志摩,小字幼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
南湖、云中鹤等。 《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
一。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1.知人论世
艾青 浙江金华人,现代
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诗集《大堰
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
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
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
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
考人生。思想浑厚,情感深
沉,手法多样。
食指 原名郭路生,北京
人,当代诗人。因
遭受强烈刺激导致
精神分裂。 《这是四点
零八分的北
京》、《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等。 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生活
“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
存在主义精神。“文革”后
的诗更加深沉,在沉静中寻
找力量。
舒婷 原名龚佩瑜,福建
厦门人,当代女诗
人。“朦胧诗派”
代表诗人之一。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
国》、《致橡
树》等。 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
省,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
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
有的敏感。又能在一些常常
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
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
2.新月社和“三美”新格律诗理论
新月社成立于 1923 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
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徐志摩、闻一多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努力追求新的格律。
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的诗歌理论对新月诗派有着很大
影响,在徐志摩的许多诗作中均得以体现。其诗论的核心内容
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
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
②绘画美: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
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③建筑美: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
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①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
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闻一多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
3.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一改新诗“明
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
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
层次的意象叠加(即诗的意象、内涵具有多义性),给诗蒙上了一
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
岛、顾城等。
要点一: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1.《死水》中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体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整理】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大众
的一种看法是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
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
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的否定,表现了鲜明的
批判精神。
2.《再别康桥》中情感的起伏变化是怎样的?
【探究整理】本文以作者离开康桥时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
索:不忍分离之情(第 1 节)—欢喜迷恋之情(第 2 节)—永久爱恋
之情(第 3 节)—如梦如幻的留恋之情(第 4 节)—如醉如痴,愿与
康河融为一体之情(第 5 节)—寂寞苦涩之情(第 6 节)—无言的结
局,伤感之情(第 7 节)。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两句诗在诗中一共出现了
几次,有什么作用?
【探究整理】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
抑的感受贯串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凝重的气氛,
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大
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等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
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
4.《热爱生命》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怎样
的形象?
【探究整理】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是诗人
塑造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真实感情,其中也具有诗人的
形象,但与诗人不是等同的。我们完全可以把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看作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的形象,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历尽艰
辛苦难的顽强不息的形象,或者说是一种珍爱自己、珍爱中华
民族、珍爱伟大祖国,并甘愿为之洒尽热血、历尽沧桑、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的凝结。
5.如何理解《双桅船》中的意象?
【探究整理】①“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船”双
桅并在,意味着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互区别。“风”意味着
时代紧迫感。“风暴”暗指诗人与同时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
时代风云。“灯”象征着光明、信念。
②“船”与“岸”的对话实际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船”
尽管被雾打湿了双翼,仍然要在风暴中前行,这种行进是无休
止的,人生追求也是无休止的。在到达一个理想彼岸之后,新
的理想彼岸又在前面诱惑,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要点二:诗歌的表现手法

1. 死水》一诗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死水”的?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探究整理】《死水》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
死水的特点。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
丑恶,意在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行尖锐讽刺,
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2.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
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句诗?
【探究整理】这几句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
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
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
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
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
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
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3.在《热爱生命》一诗中,作者所选取的意象都有什么样
的共同点?作者如此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即学即用】
请你以“离别母校”为主题,选用几个意象,试着创作一
首小诗或一篇散文,表达你的心情。
提示:选择意象,思路有两种:一种是作者眼中先见某物,
然后托物言志,谓之物象的情思化,也就是捕捉物象、提炼意
象。另一种是先有情思,然后借物巧言之,谓之情思的物态化,
也就是因意造象。
楼主 闻一多的《死水》是一首意蕴丰厚的现代诗歌,在解读
中,人们最关注的便是诗中“死水”的象征意义。你是
如何解读“死水”的象征意义的?
第 1 楼 “死水”象征反动的北方政府。1926 年 3 月 18 日,即
鲁迅所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政府
血腥屠杀爱国学生,在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
八”惨案。闻一多满怀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行动。闻
一多在此时发表的《死水》,也正表达了自己对北洋政
府的失望与痛恨。诗歌中的“死水”,其实就是说北洋
政府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探究主题】 “死水”的象征意义
第 2 楼 “死水”象征着“那时代的中国”。1926 年,闻一多满
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
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
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
不对!’”(闻一多《发现》)因此,这一沟“清风吹不
起半点漪沦”的“绝望的死水”指的就是“中华”,即
“那时代的中国”。
第 3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