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红色的画 设计者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教材选用几幅不同题材、表现大胆夸张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绘画内容既可以选用各种红色的物象,也可以表现喜庆欢快的场面;既可以选用以红色为主的色块去表现,也可以结合勾线方法去表现。
学 情
分
析 教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和相邻近的其他色。通过欣赏、体会、讨论等过程,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红色特有的魅力,感受红色带给人们热烈的、喜庆的、奔放的美感,使学生逐渐丰富对色彩的感觉。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资料图片,以及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比色彩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培养,提高审美意识。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画上的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范画、颜料、透明塑料瓶等
学生:美术课本、绘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安定课堂秩序。
二、导入
教师:今天的课堂,老师带来一幅画,看,这是我国农民画家孙佃珍的作品,这幅画画的可是他生活当中非常熟悉,非常热爱的劳动场景。这幅画,他画的有什么呀?
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
教师:这幅画呀就是描绘了剥玉米的劳动场景,他使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中哪些颜色使用的最多?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像这样大面积使用红色,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我们就叫它《红色的画》(板书)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1、《剥玉米》这件作品大面积的使用红色,整幅画红彤彤的,那它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非常喜庆、吉祥、热闹等)
2、教师:你知道这幅画为什么让你感到非常热闹,非常吉祥吗?
学生认真回答
总结: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以红色为底色,上面添加一些黄、黑、蓝、绿等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画面绚丽多彩,艳而不俗。
3、你发现作者为什么要大面积使用红色了吗?谁发现了?
学生站起来发言
四、探究讨论
1、那看到了红色,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感,红色呀,它就像同学们说的它是一种原色,你知道什么是原色吗?
生回答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还有黄色和蓝色,一共三种,叫三原色。三原色是世界上无法调和出来的颜色,而红色就是其中的一种原色(教师用三原色颜料演示)
欣赏自然界红色的美
教师课件播放大量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红色物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看,红色就在我们身边,你怎样把这些红色创作成一幅红色的画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六、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课件展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并详细解说创作思路和绘画方法
七、教师白板做范画《红色的画》并讲解给学生听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范画
八、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请你以红色为主调,将喜欢的物体或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成一幅红色的画,注意红色的深浅变化!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绘画
九、作业评价
1、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绘画作品。
2、学生之间互相欣赏评论,选出有特点的作品进行讲评。
十、总结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画了很多以红色为主的画,通过这些作品,老师看到了你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两种颜色它们和红色一样是其它的颜色无法调和出来的,黄和蓝,也就是三原色,那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黄色和蓝色的画给我们会带来怎样的感受!
让学生直观观察画面感受,引出课题
利用《剥玉米》这幅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以及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大胆发言
教师示范引导
学生观察并细心学习怎样创作一幅红色的画
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并发散思维
学生自评、互评,以鼓励为主,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课后拓展增加学生的创作探索激情
板书设计
课题:红色的画
感受:喜庆、吉祥 红色印象
教学反思 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让学生知道了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尝试运用红色的邻近色;在构图上要注意物体在画面的组合。通过分析比较,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考虑到三年级这边离水池远,调配颜料不方便,所以我允许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那些使用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的,不能现场调配出各种不同的红,有点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