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8 17: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98/V16467.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烂熳màn 芋梗ɡěn 解剖pāo 匿名nì
B、诘责jié 绯红fēi 托辞cí 广袤róu
C、粗劣liě 粗鄙bì 禁锢gù 浸满jìn
D、不逊xùn 弥补mí 滞留zhì 尴尬ɡà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排比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比喻 反语
4、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把脏的东西藏起来,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
(2)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3)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
(4)形容口吃很严重。( )
(5)工作马虎草率不顾质量。( )
5.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一生潦倒贫困。 一天,他写作到深夜。一小偷光顾。巴尔扎克看到小偷到处乱翻,便对小偷说:“我白天都翻不到钱,你夜里难道能翻到钱吗?”(2分)
巴尔扎克的言外之意是
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人物)。书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等,请你再写出其中两个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几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8.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阅读下面的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3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9分)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①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②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③ 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选择恰当词语(A.必然; B.当然; C.诚然; D.自然)填在文中①②③三处。(3分)
2.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___________为主,文段(乙)以___________为主。(2分)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 __;(2分)
4.“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认识。(2分)
7.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_______________(事件)。(2分)
8.画线部分作为结论,请在(甲)段中找出能证明结论正确的实例,分别用“ A ”“_ B _”标在文段中。(2分)
9.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3分)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第二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第三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3分)
5.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4分)
①第?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②第?段“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联系全文,试揣摩母亲灯下看照片时的心理活动。
(三)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8分)
地 蕴
十月的风已经很冷,我怀疑我的脚下是一片冰川。
我站立的姿势,多少有点畏缩和可笑。身边的一汪沼泽正映出我的身影,幽独而可怜。
我生平第一次走在这有人而不见人行,有矿而不见工厂的地方,领受一种来自地脉深处的教诲,铭心而刻骨。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当时我正在读大学,弟弟却在这一片土地上打工,钻到地下几百米深的地方,用铁铲与榔头挖掘煤炭。他久处阴暗潮湿不见阳光的井下,用血汗运送取暖和燃烧的原料,以燃烧自己的青春为代价,用黑暗兑换光明。然而在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些。我只是照例每月到邮局一次,取回由弟弟亲手寄来的生活费。
我不知节省地用它买小吃,买影票,买舞票,宴朋友,交女友。弟弟的钱及时而丰厚,我花起来也就格外大手大脚。我知道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为我撑腰,钱又算得了什么。同学之谊,情人之情,才是比金钱更可珍贵的东西。从许多名著中,我学会了对钱的鄙视。我学会了诋毁:“钱是人类共同的娼妓”,我压根就不知道钱还有什么人格和尊严,有什么情感和道德。它不过是一张特殊的纸,在商品与货物的交换中极尽逢迎的能事罢了。
然而时隔不久,弟弟的一封来信让我想了好多。弟弟说他整日身处矿底,如同坐井观天,外面的变化他一无所知。他凝神中只有地下漏水凄凉的滴答声,和铁铲与矿石碰撞的叮当声。在那里他感觉到一种压抑和窒息的难受。他想那是一个阒寂的地方,死神在黑暗中伸出魔爪,时刻都在召唤人们走近前去。而有好几次,地狱的大门差点就为他打开。他走出矿来都心惊肉跳。他说学校读书的哥哥可曾想到年轻多梦的弟弟,在这里同逃避和出走的念头搏斗,因一次次想到年迈的父母和求学的哥哥就不得不咬牙作罢。他就在井下并不是为钱而活着,他本身并不喜欢钱,甚至有时也恨钱,但他知道钱本身并没有过错。他只是想通过钱来传达一种亲情,超越金钱本身。他说他在那里能读到的只有我给他寄去的书信。每一封信他都要读上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种诱惑,让他在夜里不得安眠。他就出来看星星。那幽蓝而渺远的光芒,总像对他诉说些什么。可他就是弄不懂。他说他希望有机会读我的书;他很想见见大学的课本究竟是什么样子……
弟弟的言辞像一把利刃,刺向我灵魂的最虚弱处。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慌恐和苍白。仿佛一股烈焰,来自地下,冲破所有的黑暗和阻挠,挟裹着血汗和泥土混合的味道,将我包围,我在这堆烈焰中极力挣扎,如飞蛾孱弱和无力。
在极度愧疚和自责中,我决定带上一些书去看望一回弟弟。正是十月天气,按季节还不应到冷的时候,但那年却有点反常。秋霜及早地飞落了一场,像下了雪,树叶在冷风中瑟瑟地翕动着飘摇欲坠的翅膀。我从都市出发时感到并不很冷,车驶出郊外,在高山峻岭中盘旋而上,空气变得阴郁而沉重,风却裹着细尘砂石,从有雪的山岭刮来,敲击着车玻璃咣啷作响。六七个小时后,车到了一片荒草衰败的矿区,地面因“内心”的空虚而塌陷裂成巨大的缝隙,车便极其厉害地颠簸着在荒野行进。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的情绪冲向我的脑门。我不禁打一个寒颤。
到达目的地时正值黄昏。我见到了从矿井出来的瘦而黑的弟弟。我与他对坐良久却没说多少话。我坚持要到井下看看,可走到井边就被弟弟拉住了。看着幽深不见底的黑洞,我倒吸一口凉气。之后我便一人四处走走,烦乱的心思为冷风吹皱,有几滴泪流出我的眼窝。虽然很快就被风干,但它不再像单纯的液体。它仿佛是一种炽热而粘稠的东西,从看不见的地府涌出,源源不断,用激荡的真情的烈焰,将我的浅陋烧毁,化为灰烬。
如今,虽然已事隔多年,但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个阴冷的十月。然而也正是在那种旷远的凄冷中,我曾经迷失了归途的灵魂才得以回到我朴素的精神家园。在那里,那段来自地蕴的烈焰,也像是为我永不熄灭地燃烧着,照彻并温暖了我。
1、作者起初对金钱的认识是什么?你认为兄弟二人对金钱认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恐和苍白?(3分)
3、“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的情绪冲向我的脑门”,你认为这种复杂的情绪是什么?(要求用比喻句来回答)(3分)
4、“它仿佛是一种炽热而粘稠的东西,从看不见的地府涌出,源源不断,用激荡的真情的烈焰,将我的浅陋烧毁,化为灰烬。”请分析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5、请简要分析“地蕴”的含义。(3分)
6、读罢此文,你是否受到心灵的震撼,请用真挚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3分)
三、写作(50分)
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注意: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D 2、A(B、份;C、侮;D、恕)
3、C 4、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期期艾艾 粗制滥造
5. 我很穷,没有钱,你翻不到钱。
6. [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7. 孩子背不出来,是该督促检查和批评的,然而这样野蛮的的教育手段,打在孩子手上,痛在母亲的心上。母亲希望他上进,却又无法帮助他;尽管母亲很同情,但更有“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心情。在这种矛盾的感情交织中只能与他一起哭,而这愈加表现出母亲内心那份沉沉的慈爱和对孩子寄托的希望。
8. 写在目光里,望着它,泪涟涟(暖融融、……)
二、
(一)
1.①B ②D ③B 2.叙述 议论; 3.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4.“那时那地”分别指的是:看电影时(在仙台的第二年)、讲堂里;
5.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6.深感当时中国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
7.看电影事件
8. A应是“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B应是“此后回到中国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9.个人命运往往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等等。
(二)11.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12.刚强 希望儿子也要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
13.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4.离别 感恩 思念
15.①答案从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或发誓报答母亲深恩上组织即可。 ②写出表现娘的喜悦和以儿子为骄傲的内容即可。
(三)1.它不过是一张特殊的纸,在商品与货物的交换中极尽逢迎的能事罢了。他在井下不是为钱活着,他本身并不喜欢钱,甚至有时也恨钱;但他知道钱本身并没有错,他只是通过钱传达一种超越金钱本身的真情。 2.在弟弟的信中,“我”了解了弟弟为了供自己读书,他在危险的井下的孤寂和恐惧,他有着自己永远也不能实现的大学梦,但为了哥哥读书,为了父母,他忍下来,这是怎样的一种岩浆般炽热的情感?而自己却不能体会到这一点,大手大脚去花弟弟汇来的血汗钱,作者为弟弟的生活感到惊恐,也为自己的浅陋感到苍白。直到这时,他才看到弟弟把亲情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他才明白了弟弟奉献给自己的亲情。 3.(此题具有开放性,回答符合题意即可)如:这种复杂的情绪像一枚青橄榄,经过苦涩才会泛起甜味。 4.表明弟弟的真情点燃了自己真情的火焰,唤起了作者灵魂深处真挚的情愫,并勇于迷途知返。 5.弟弟把亲情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这种岩浆般炽热的亲情,蕴藉着伟大的力量,它能点燃一切美好的情感,烧却一切浅陋。 6.此题为开放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回答,关键要谈出感受,抒发真情。
三、写作(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