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和增加,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什么是化学式?其意义?
(2)化合价?书写方法?
导入:
幻灯片出示故事: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想起来,我干吗不来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呢?这不称不要紧,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诞生了。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就没了;铁生锈后变重了等等。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有没有变化呢?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本节知识点。(5分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探究实验二
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归纳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小结: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①“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②“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③“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
④“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⑤“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
3.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巧记为“六二二”:
课堂讨论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2.
镁条燃烧后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知识拓展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否则天平会不平衡。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归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小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教师强调: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如: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时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思考]对于4P+5O2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教师讲述: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教师归纳: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以用它所提供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为____________,一定不变的为______,可能改变为
①分子的种类
②分子的组成
③物质的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⑦各原子的数目及原子总数
⑧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⑤⑥⑦⑧
B.①②③
C.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A
C
2.加热ag氯酸钾和6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cg氯化钾,则生成氧气质量为
(
)
A.(a+b)gBa+b-c)g
C.(a-c)g
D.(b-c)g
答案:C
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不属于伪科学的是 A.用催化剂将水变为油
B.人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到氧气分子C.人可发功将铁变成金
D.水可以灭火
答案:D
4.某化合物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的方程式为;4X+5O2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N2H2
B.NH2
C.NH4
D.NH3
答案:D
板
书
设
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
质量守恒定律
二
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比;
3.读法: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