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6 14: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领会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文学魅力。
3.学会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一、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神魔小说
中国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但虽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中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著。
吴承恩(1500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二、作者简介
三、成书过程
真人真事传说阶段
《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故事框架初具规模:
金元戏曲搬演阶段
宋代话本讲述阶段
为小说创作奠定基础:
明代小说描述阶段
小说创作完成:
玄奘天竺游学: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
作者在以上基础,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西游记》
一、《西游记》内容梗概
第一部分(1--7回):悟空出世,学艺得道,大闹天空,被镇压于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唐僧身世,叙述取经缘由。
第三部分(13--100回):全书故事主体,写取经过程,师徒历经磨难、五圣成真。
自我完善
终成正果
多重身世
驻寺修行
秉持善念取经,坚如磐石成正果
金蝉子
江流儿
玄奘
御弟
唐三藏
旃檀功德佛
锦襕袈裟
九环锡杖
形象:
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不辨是非,墨守成规。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石猴
千岁大王
美猴王
孙悟空
齐天大圣
定心猿
归善成佛



(猴王出世)
(水帘洞探洞)
(拜菩提祖师学艺)
(回花果山自封)
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
火眼金睛
如意金箍棒
弼马温
(上界招安)
孙行者
(唐僧收徒赐名)
斗战胜佛
(修成正果)
三根救命毫毛
形象:
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聪明机智,坚韧不拔。
一、人物形象
天蓬元帅
猪刚鬣
猪悟能
猪八戒
净坛使者
本恶
向善
归善
九齿钉耙
形象:
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到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卷帘大将
流沙河为妖
沙悟净
沙和尚
卷帘大将
降妖宝杖
本恶
向善
归善
形象:
忠厚老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人物
形象
总结
虔诚向佛、慈悲善良、意志坚定、
不辨是非、懦弱胆小
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桀骜不驯、嫉恶如仇、忠心耿耿、有勇有谋、急躁顽皮
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占小便宜、战斗勇猛、善良憨厚、机智聪明
稳重踏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厚老实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对照
神性、人性、物性相结合
一、作品主题
人间:
凌霄宝殿:
龙宫:
地府:
西方极乐:
现实的映射
强盗横行
僧侣贪婪
妖魔骤出
国王昏庸
玉帝昏庸
徇私枉法
欺软怕硬
收受贿赂
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一、作品主题
人生总是充满崎岖、坎坷和诸多无奈,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二、现实意义
故事相对独立又因果分明,前设伏笔,后有照应。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对照。神性、人性、物性相结合
奇、趣,富有想象力。
诙谐的讽刺,折射现实的美丑、善恶,同时给我们精神的鼓励。
精读
深入细致地研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地理解和广泛地联想。
精读与跳读
跳读
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阅读方法指导
让精读围绕专题展开
让跳读围绕一条“线”展开
1.略去某些不甚精彩的内容。
2.抓住一条“线”来读。
人物外貌
打斗场面
诗词、经文
西天取经
历难成佛
环境气氛
让跳读围绕“一条线”展开
让精读围绕专题展开
1.精彩情节品读。
3.取经团队秀。
唐僧的哭、悟空的哭
一调芭蕉扇
为师徒四人制作履历
4.细节阅读会。
2.取经故事会。
选择喜欢的故事讲述
一、重要情节
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
二、主要人物形象
孙悟空:嫉恶如仇,英勇无畏,机智灵活,坚韧不拔
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忠勇和善良,淳朴憨厚
沙和尚:忠厚老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僧:仁慈善良、坚持不懈,不辨是非,墨守成规
三、歇后语/成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
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
考点整理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