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1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重难点)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_____、水、_____、生物、土壤。
(2)交换过程:___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整体性:_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例:说一说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2)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产生功能
①含义:自然环境生成有机物的能力。②产生: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
①含义:通过物质、能量交换使自然要素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②举例: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③特点: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要素的功能。
3)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
“砍伐森林”和“植树造林”来说明这一表现
4)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
【练习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练习2】?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练习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练习4】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2.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 )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
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
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
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与分布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______
(太阳辐射)
______
(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____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_____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_____方向(东西方向)
_____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_____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______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_____________地区
_________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异及其规律性
4、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练习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练习2】右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练习3】右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练习4】下图是“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03\\R1-57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R1-578.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R1-57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19步步高大一轮总复习——地理\\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必修1\\R1-578.TIF"
\
MERGEFORMATINET
1.图示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2.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三、垂直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_____,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_____,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_____,自然带谱越复杂。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_____;纬度高,海拔____。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____,阴坡____;迎风坡____,背风坡____。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山西吕梁
梁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7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山西吕梁
梁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76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辽宁
葫芦岛郑乐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762.TIF"
\
MERGEFORMATINET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_________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____;降水量越小,雪线越___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___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______;冬季气温较低,雪线_____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
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_____
图示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山西吕梁
梁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FL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山西吕梁
梁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FL1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辽宁
葫芦岛郑乐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FL17.TIF"
\
MERGEFORMATINET
4.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_________地区。
5.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_____,反之则越___。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______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规律。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____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____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______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_____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练习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练习2】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
B.气温更高
?????
C.植被更密
??
D.海拔更低
【练习3】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http:?/??/?album.sina.com.cn?/?pic?/?001Eip7Fty6T8N6cyzv81"
\t
"_blank?)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练习4】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16xj3-37.TIF"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山西吕梁
梁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6xj3-3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101学酷网\\高中地理\\辽宁
葫芦岛郑乐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6xj3-37.TIF"
\
MERGEFORMATINET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练习5】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练习6】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03\\A-3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A-33.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A-3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19步步高大一轮总复习——地理\\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必修1\\A-33.TIF"
\
MERGEFORMATINET
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A.落叶阔叶林带
B.荒漠带
C.高山灌丛带
D.山地针叶林带
2.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3.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
B.盐碱化
C.石漠化
D.红漠化
四、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非地带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下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主要受_______气压和东南信风控制;安第斯山脉直逼西部沿海,使热带荒漠带不能向东扩展;________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荒漠带向北延伸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______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____,气温____,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_______迎风坡,温暖湿润,
_______增温增湿
热带稀树草原带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____,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练习1】弗雷泽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03\\R1-58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R1-582.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R1-58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19步步高大一轮总复习——地理\\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必修1\\R1-582.TIF"
\
MERGEFORMATINET
1.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2.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练习2】下图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完成下题。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03\\R1-58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R1-583.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E:\\吕芳\\2018\\一轮\\地理\\10\\必修1\\R1-58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019步步高大一轮总复习——地理\\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必修1\\R1-583.TIF"
\
MERGEFORMATINET
1.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大气
岩石
(2)水循环、生物循环
(3)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练习1】A
【练习2】1.A
2.D
3.C
【练习3】1.C
2.D
3.C
【练习4】1.B 2.C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热量
水分
热量
水分
纬线
经线
纬度
经度
低纬度和高纬度
中纬
【练习1】C
【练习2】A
C
【练习3】A
D
【练习4】1.B 2.C
三、垂直分异规律
1、越低
越高
越大
2、(1)高
低
(2)高
低
低
高
3、(从上向下)正相关
低
高
高
上升
下降
低
4、亚热带
5、越低
越高
多于
由赤道到两极
6、(1)阳
阴
(2)背风坡
迎风坡
【练习1】1.A
2.C
【练习2】1.B
2.B
【练习3】
1.D
2.C
【练习4】1.C 2.A
【练习5】1.A
2.C
【练习6】1.A 2.B 3.A
四、非地带性现象
(从上向下)
副热带高
秘鲁寒流
西风
高
低
东南信风
马达加斯加暖流
海洋
【练习1】1.A 2.C
【练习2】D
深居内陆
干旱的大陆气候
植被
稀少
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多为内流河
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流水作用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沙漠
水文
土壤
地貌
植被破坏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动物:失去栖息地,
被迫迁徙
地下水:渗入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得贫瘠
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
地上河
三角洲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海岸线外延
16亿吨
暴雨冲刷
(千沟万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1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及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人西北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题。
3.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4.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5.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
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二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雨林
D.苔藓、地衣
7.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A.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
C.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
8.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
C.孔隙增大,水分减少
D.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B.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C.全球变暖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0.与乙处热带雨林成因有关的是(??)
①暖流
②寒流
③东南信风
④东北信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14.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
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早、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
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給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2018年-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科学家观测,2018年~
2020年沙漠蝗最早爆发于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风力
16.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因是
A.人为驱赶
B.气候突变
C.天敌猎食
D.盛行风
17.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缓解食物短缺
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
C.农产品价格上涨
D.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
ABC分别代表(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
D.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19.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
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
C.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下图示意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若a和b分别表示15°和20°纬线,且该岛位于印度洋。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草原
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1.若a和b分别表示35°和40°纬线,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B.甲地适宜种植葡萄
C.乙地夏季高温多雨
D.该岛屿上的河流有结冰现象
读我国某山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山最可能是我国(
)
A.昆仑山
B.天山
C.祁连山
D.阿尔泰山
23.影响该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4.该山区牧民在高山草甸放牧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千米。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下为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图。
(1)
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2)
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1950年以前,当地大量捕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亚热带和温带的主要差异在于冬季气温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亚热带气候分布范围小.B正确。
2.亚热带最突出特征是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所以只需考虑影响最冷月气温的冬季风的特点。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B正确。冬季气温南高北低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A错。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与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无关,CD错。
3.C
4.D
5.B
【解析】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C项。
4.本题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规律。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选D项。
5.根据图中提示:喇叭沟门的纬度和海拔高于北京香山,所以气温降低快,秋季到达时间早,所以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应比10月下旬早,香山和喇叭沟门距离较近,物候相差也不至于过大,10月上旬较为合适,所以选B项。
6.A
7.C
8.D
【解析】6.苔原带在海拔2140~2210米附近,那么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不可能是苔藓、地衣和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苔原带下面几百来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再下面即山麓地带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故选A。
7.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图一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示重度入侵和全入侵主要分布在2160米以下、坡度28°以上区域,则C正确。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较低海拔处的陡坡,C正确。故选C。
8.土壤中沙粒越多,土壤空隙越大,水分越易被蒸发,而土壤合水量越少。图示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沙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则随着入侵,土壤空隙减小,水分增加。D正确。故选D。
9.C
10.A
【解析】9.根据图示,甲区域是亚马孙平原,这里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亚马孙平原水循环减弱;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降低,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升高;同时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故选项C正确。
10.本题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由图可知,乙处热带雨林处于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以及沿岸的巴西暖流等共同影响而形成,据此分析选A正确。
11.C
12.A
【解析】11.修建水库后,库区蒸发加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从而导致植被覆盖率增加;同时,修建水库后,土壤水增多,也导致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蒸腾作用增强,进而使得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因此Ⅰ、Ⅱ、Ⅲ、Ⅳ分别对应①④②③,故选C。
12.根据上题可知,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人类修建水库,使得水文这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这很好地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A。
13.D
14.D
【解析】13.从图中看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梯田中的土壤经过人类长期的精心培育而形成水稻土,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D正确。故选D。
14.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高度影响小B错;修造梯田,地面都是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正确。故选D。
15.B
16.D
17.C
【解析】15.结合致沙漠蝗的生长习性及条件进行分析。沙漠蝗虽然喜欢高温,但当地的高温是其常态化的气候特征,此次爆发在于气旋活动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异常增多不仅促进了虫卵孵化,更是为当地植被提供了降水,植物繁盛又为蝗虫提供了大量食物。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迁飞是蝗虫的习性,目的是扩大种群、找寻更多的食物。蝗虫大量繁殖成灾后人为驱赶对防灾作用极小;蝗虫天敌数量短期内难与蝗虫数量对应,防灾能力亦有限;“气候突变”没有证据;阿拉伯半岛受信风影响较大。另外,蝗虫顺风迁飞一方面比较省力,另一方面顺风方向往往意味着飞向低压区,低压区出现云雨天气的機率更高,食物更丰富。故选D。
17.成灾的蝗虫体内有一定的毒素,不能作为食物:蝗虫所到之处吃掉的不仅是田间杂草,还有作物,导致当地報食减产,农产品会因此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引发饥荒概率较高:由于图示区域并非世界粮食主产区,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很小,而且D项也并非是题干中所述“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18.C
19.D
【解析】18.木材当燃料可导致森林破坏,A表示破坏森林;破坏草皮会导致牧业下降,B表示牧业下降,C正确。
19.该地风沙侵蚀严重,应是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区,不适宜大力发展需水量的水稻种植,选D。
20.B
21.B
【解析】20.结合图示信息和题干,可得出该岛位于北印度洋,该岛纬度低,全年气温高,故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排除CD;甲地夏季盛行西南风,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冬季盛行东北风,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综上,甲地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可能形成热带草原景观。故选B。
21.若a和b分别表示北纬35°和北纬40°,则该岛屿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岛屿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甲地适宜种植葡萄,乙夏季高温少雨,河流没有结冰现象;该岛屿夏季气温20°C以上,而该山地不到3000米,故山顶不可能有终年冰川,所以选B。
22.B
23.C
24.B
【解析】本题以天山自然带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自然地理要素、区域农业活动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并从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能力。
22.根据图中纬度及城市可知,该山位于42°N-44°N之间,且乌鲁木齐位于该山北麓,所以该山最可能为我国西北的天山,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3.天山北坡受到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的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量比南坡大,因而形成森林带;而天山南坡由于降水量小,水分不足,没有形成森林带;所以,影响该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C项正确。地形、土壤南北坡相差不大,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比北坡多,故ABD项错误。
24.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原放牧;秋季转冷向低处山地草原转移。综上可知,牧民在高山草甸放牧主要是在夏季,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5.(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且位于大陆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岛地势平坦,西风风力强劲;半岛以岩石台地为主,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半岛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赞同。理由:猎捕海狮可以获取毛皮和油脂,增加经济收入;鱼类天敌减少,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海狮数量已过多,适度猎捕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或不赞同。理由:违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海狮是当地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为捕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以海狮为食的虎鲸和鲨鱼等数量减少;影响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