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天净沙·秋思
中国古典诗歌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词
曲
散曲
戏剧
小令
套数
(唐)
(宋)
(元)
古体诗
元曲
“曲”分类
杂剧
散曲
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关于称呼的术语),名不祥。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
枯藤
古道
流水
小桥
昏鸦
老树
瘦马
人家
西风
夕阳
凄清
悲凉
感伤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哀景
乐景
哀景
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小桥流水人家”是截然不同的景物,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荒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反衬)
古道西风瘦马,
凄凉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景
抒
情
思乡、
厌倦漂泊
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图,抒发了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小桥流水人家”是截然不同的景物,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诗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句回顾: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