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聂华苓
读一读,写一写
杀戮(lù) 荒谬(miù) 纳粹(cuì)
蜿蜒(wān yán) 一抹(mǒ) 屹立(yì)
恍惚(huǎng hū) 屠杀(tú) 放逐 (zhú)
憧憬(chōng jǐng) 肃穆(mù) 健忘
云霄 石雕 赤裸裸
朗读全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
2.看纪念演出;
3.参加座谈会;
4.参观纪念馆。
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回味起来,又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宁死不屈的老师,还是那些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这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你在文中找到了纳粹残杀百姓的所谓理由了吗
“灭种”。47年前,纳粹竟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他们竟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的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
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
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
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
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
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
人的宽恕和尊重。)
他反省本国的罪行,认识深刻,态度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的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6、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7、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8、结尾处,为什么要引用死者的遗言?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