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的治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25 06:13:15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黄 河
柴沟堡二中 高华
学习目标
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思考黄河应怎样治理和保护。
第一站: 走近黄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破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想一想: 从这些诗词中你能看出黄河有哪些地理特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河口
孟津
注入海:
发源地:
流经地形区: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
黄河自上而下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
看一看:黄河沿途有哪些著名的高原与平原 流经了我国地势的几级阶梯
第二站: 感悟黄河
看图说话: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 “母亲河” ?
伫立黄河岸边,遐思万千。我已被黄河的品格所征服,黄河不是河,黄河是一个灵魂,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文化的象征。凝望河水,会产生远甚于凝望丽人的秋水给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黄河,永远都饱含着血性。血脉中流淌着一种语言,叫做中华汉语。因为黄河,依然激荡着一种情感,情感里喧哗着一种音乐,叫做华夏古韵。因为黄河仍旧显现着青春,青春中映射出一种淡黄风采,历经沧桑的黄河是一部二十四史,见证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纷争,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与足迹。曾遭风雨的黄河传承着一种精神,叫做华夏精神。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侠气,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略,是气势磅礴的汉赋,是胸怀天下的唐诗宋词与元曲,是大刀与长矛,是京剧与秦腔,是民族的根,是华夏万千子民亘古的精神家园!
黄河流经哪一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话完全正确吗?
第三站: 了解黄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土质
气候
地形
植被
人类活动
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千沟万壑
植被稀少
过度开垦滥采乱挖……
黄河水灾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地 面
“地上河”动画演示
含沙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泥沙淤积
下 游
地上河
流速减慢
河床抬升
泛滥成灾
遇暴雨
断流
这些问题多发生在黄河的哪些河段
是自然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凌汛
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
探究
低纬度
高纬度
河水
封冻
凌汛的形成示意图
河口
孟津
凌汛是人为原因产生的吗?
观察思考
气温低
气温高
治理开发黄河,在上、中、下游可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我为黄河献计策:
第四站: 治理黄河
河口
孟津
上游
中游
下游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忧患、治理
荒漠化严重
——还草还林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
“地上河”,洪水、改道
——加筑堤坝、疏通河道
断流
——节约用水、水量调度
凌汛(上下游)
——科学监测、及时爆破
上游
中游
下游
图说黄河
1972—1998年的27年中,黄河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9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断流,而且断流的天数越来越多,长度也越来越长,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70年代 80年代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断流长度/千米 135 179 683 * 704 *
断流时间/天 9 121 133 226 137
断流起止月份 5月~6月 2月~11月
披上绿装的黄土高坡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
但过去的河曲县却是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每遇下雨,泥沙俱下,每年地表流失肥土 1厘米。经过十多年大规模综合治理,现在水土流失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每年减少入黄泥沙600多万吨。
课堂总结
1、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2、黄河的水文特征
3、黄河的治理和利用
课堂测试
1.黄河发源于 山,注入 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是 , 。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的特点;春季在 河段易形成凌汛。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渤海
巴颜喀拉
河口
孟津
暴涨
上游宁夏,内蒙古境内部分河段和下游山东境内部分
引黄灌溉
下游
中游的水土保持
下游加固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