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4升华与凝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4升华与凝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6 08: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课题
升华和凝华
学科
物理
课时
1课时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本节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分哪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物态变化的部分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虽然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却不容易被学生注意,主要因为气体难于直接观察。而且对于广东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见过霜、雾凇、玻璃窗上的冰花这些自然现象,缺乏生活经验,且人工降雨、干冰的升华过程很复杂,学生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因此,在本节课上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及其应用。③、知道了解并能简单地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原理。

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
,系统整理本章知识。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教具
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一个烧杯、石棉网、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前两节所学的4种物态变化相关知识点,复习巩固之前所学内容。并提出“物质可不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物质可不可以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问题来引入新课。在实验演示过程、分析现象等过程中亦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本节内容。即问答法贯彻整一节课。实验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碘升华凝华的实验,引起学生兴趣,亦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的观察体验升华凝华现象,并且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有助于学生对升华凝华的理解。讲授法讨论法让学生针对课堂最后思考题雨、云、雾等自然现象的形成独立思考后共同进行小组讨论,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生活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实验演示现象分析知识点小结生活现象科学小故事实际应用想想议议水循环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当堂检测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下前面学过得物态变化相关的内容。(多媒体依次展示问题,请学生回答)问1:前面我们学了哪四种物态变化?由什么态直接变成什么态是
?该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问2: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问3: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相互转化?师:我们刚刚有同学说到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节课呢,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在这里。1、碘升华实验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师:实验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问题:(多媒体展示)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师展示:展示介绍实验仪器,并进行实验,展示整个加热升华,离开热源凝华的过程。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加热前
加热后
冷却后碘的状态



吸热
放热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现象,教师示范如何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提问学生按照步骤分析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升华的现象:樟脑片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凝华的现象:霜的形成、雾淞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灯泡变黑了向学生展示一则小故事,并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里的现象进行分析。问1:盛大舞会里的人多不多?——多问2:点燃六千支蜡烛的大厅内室内温度如何?——温度高问3:那人体表面所蒸发的水蒸气多不多?——多问4:打开窗后,刺骨的寒风进来了,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从而变成了雪花?为什么?——凝华,因为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了固态介绍干冰的特点及应用——干冰冷藏食物干冰冷藏食物:干冰,即二氧化碳固体,它很容易直接变成气体。显然属于升华现象,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讲授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干冰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就会很快升华,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要求学生填写课本水的三态联系图,跟老师对照答案视频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并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思考:雨、雪、云、雾、露、霜、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六种物态变化一起整理。要求学生当堂做一些练习。
学生思考,并回答:1、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并依次回答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蒸发和沸腾、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能/不能。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跟老师一同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做笔记。学会判断物态变化,并尝试简单解释生活现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最终解释故事里现象形成的原因。学生了解干冰及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思考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学生完成课本的想想议议。观看视频,了解水的重要性。学生自主思考并小组讨论。自主小结本节内容,并做好笔记。做练习。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
惯,温故知新。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换。学生有依据地猜想,为后面解释现象提供素材。通过演示碘升华凝华的实验,引起学生兴趣,亦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的观察体验升华凝华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有助于学生对升华凝华的理解。教会学生通过物质始末状态始末状态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这则小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本节课的印象,初步达成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生活中一些奇异的现象。干冰的应用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多的,让学生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物理知识的有用性,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系统整理本章知识点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