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6 16: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3汽化和液化(2)
主备人
班级
授课人
课时
第1
课时
累计第
17课时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知道汽化和液化,知道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知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和沸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德育目标
表扬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和沸腾的特点难点: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方法
小循环多反馈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个案
课前预习引入:
复习沸腾的定义对比两幅图片,找到蒸发的特点有哪些?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蒸发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汽化和液化\\蒸发.swf"
\t
"_parent?)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2.影响蒸发的因素①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有关②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③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分组实验,学生相互配合验证以上三个因素是怎样影响蒸发的,并进一步探究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式。运用以上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验:实验1:请同学们想想:在手背上涂些酒精,酒精有哪些变化,
体会手背上的感觉。实验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反馈一:1.要把湿衣服晒干,最好把湿衣服展开以增大液体表面积,挂在有阳光的地方以提高液体的温度,挂在通风的地方以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2.
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后,被风吹会觉得有些凉,这是因为(C?
)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高  B.风把“凉”传给人体  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
从人体上吸收了热量  D.人的错觉3.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D?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C

A.用电热风把湿头发吹干
B.用扫把把地上的水扫开
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面吹气二、液化液化的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联系生活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为什么?天热时,狗靠伸长舌头散热,原理是什么?三、当堂检测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只在液体内部进行
B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
蒸发时不吸热,沸腾时吸热
D
只要达到沸点液体就可以沸腾2.在18℃的房间里,放有一杯酒精,将温度计放入酒精中,示数稳定后取出,观察它的示数,则发现(
C

A高于18

B低于18

C先下降,后上升
D一直等于18
℃农民伯伯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可以提高粮食的温度,把粮食摊开可以增大粮食的表面积,这样有利于粮食中水分的蒸发,干燥得快,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咱们中华民族传世的瑰宝。
思考回答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亲自体验反馈练习学生自学完成
学生复习识记概念学生猜想教师示范如何操
作教师订正并强调远离危险水域小组讨论,纠错观察实验,整理现象,绘出表格。分析现象
小结:
对照板书总结,并用课件展示知识框架。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1
影响蒸发的因素2
液化的两种方式
总结
对比蒸发与沸腾的优缺点,体现“比较法”
作业设计
同步:(ABC)3.3蒸发、液化、当堂检测
(C)练习册3.3
板书设计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2)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1
影响蒸发的因素2液化的两种方式
教后反思
本节课讲了物态变化中的蒸发和液化,知识点很多,考试考点也很多,尤其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个别学生容易混淆。下节课要对重点知识再夯实。课堂气氛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