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乒乓变奏曲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
第三课
学时
1课时
年级
四年级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乐曲《乒乓变奏曲》,感受乒乓球比赛时的激烈场面。
2、过程与方法:熟悉音乐主题,能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听出音乐的五次变奏。
3、知识与技能:在聆听过程中逐步感受、理解变奏的含义,并能用所学过的节奏和节拍尝试简单的变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乐曲与乐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熟悉音乐主题,听辨变奏旋律出现的次数及形式。指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音区、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判断乐曲中出现的五次“变奏”。
2、教学难点了解“变奏”这一创作手法,运用音乐要素对音乐主题进行简单变奏。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组织教学
回忆复习
回顾五线谱小知识
以童谣朗读方式和演唱与老师配合
NOTEBOOK自制课件
设置乐谱与图片组合
拖拽功能
师生问好
区别对比
从问好歌入手,抓住学生注意力,通过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演唱节奏简单的旋律。
师:第一段:
1 1 | 5 5 | 6 6 | 5 - |
同 学 们 啊 你 们 好 !
师:第二段: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节奏
1. 1 | 5. 5 | 6. 6 | 5 - |
同 学 们 啊 你 们 好 !
师:同学们觉得两次问好歌有什么不同?
生:
4 4 | 3 3| 2 2 |1 - |
音 乐 老 师 您 也 好!
生:
4. 4 | 3. 3| 2. 2 |1 - |
音 乐 老 师 您 也好!
生:第一次:较为舒缓;
第二次:活泼、跳跃
屏幕遮盖功能(问好歌)
魔法笔聚焦功能(附点节奏)
学习新知
理解“变奏”定义。
师:在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饰或者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的方法。
配合朗读
翻转工具(定义)
教授新课
述说聆听全曲后的感受。
插入音频,生聆听;并述说感受。
生1:有弹性地,轻巧地
生2:让我想起体育课上打乒乓球的情景。
文字淡入(引出声音特点)
魔术笔放大功能(引出音乐主题乒乓球)
感受画面
师播放世界冠军乒乓比赛视频
生直观感受乒乓赛场激烈场面。
文字淡入(出示课题)
利用旋律线熟悉主题旋律
师出示图形谱,利用“小球”带领学生哼唱主题旋律。
请学生上台互动巩固旋律。
生拿出手指与老师配合画旋律线并哼唱。
学生上台操作。
图形中的“圆”代表小球
页面记录功能(师操作后播放操作过程)
分段聆听之变奏一与二
师演奏,对比两段变奏的区别。(音区)
找出p与mf。
并拓宽场景引导学生描述。
生回答对比(主旋律音高不同)。
学生描述p与mf场景。
魔法笔放大功能(学生指出的区别)
笔功能(画出弱与中强)
分段聆听变奏三
师设问:听到这段音乐,你们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场景?
这种激烈的场面让你们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师小结这是一种变奏手法—加花。
生1:你攻我守,我推你挡,乒乓球比赛打得相当激烈!
生2:热烈而又欢腾的场面让我们为之喝彩!
激昂的、兴奋的、等等
荧光笔功能(找出右手旋律中相同的音)
文字淡入
(出示加花)
分段聆听变奏四与五
从老师的演奏或找出谱例里的音乐符号。(渐强、渐弱)
学生上台指出答案。
魔术笔聚焦功能。(师圈出)
师播放校园学生乒乓球比赛视频。
学生跟随台上运动员感受运动轨迹。
屏幕遮盖功能(先不出示视频)
师请学生用“WU”,模唱旋律走向,感受运动轨迹。
全曲聆听
师请学生跟随乐曲表演。师演奏。
生表演。
回顾课程
回忆巩固知识点
师出示六个答案,请学生思考。
生上台挑战游戏,并给出答案。
气球模板(学生上台操作)
回忆问好歌旋律
师请学生演唱歌谱。
生演唱歌谱。
怎么变奏?
师请学生思考怎么变?
师概括。
生思考给予答案。
图形模板工具(显示答案)
创编拓展
创编《闪烁的小星星》
师边指导边给予帮助。
生用演唱或演奏或上台用课件中的调音器表演给全班学生看。
调音器工具(学生上台操作)
课后作业
创编自己喜欢的歌曲;
搜集运动员资料或视频。
师总结。
生需完成任务。
文字淡入(引出总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