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6 14: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练习题
一、单选题
什么原因促使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
A.
巩固和发展对外贸易
B.
了解西域地区的物产和地理情况
C.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
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是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促进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A.
???????
张骞
B.
???????
蒙恬
C.
???????
司马迁
D.
???????
玄奘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指的是
A.
种姓制度
B.
丝绸之路
C.
阿拉伯人
D.
罗马帝国
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来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证实()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甘英到达波斯湾
C.
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
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把它称为“丝绸之路”。下列人物对中对丝绸之路开通功不可没的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
A
B.
B
C.
C
D.
D
在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从哪里出发,能到达东南亚和南亚的印度(?
?

A.
山东
B.
东南沿海
C.
长安
D.
台湾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
C.
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D.
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
西域都护
B.
太尉
C.
刺史
D.
御史大夫
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选项中最能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
王昭君出塞
B.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
C.
汉武帝时期开辟丝绸之路
D.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
?

A.
地中海沿岸
B.
孟加拉湾沿岸
C.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D.
马来半岛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
?
?
?
?——《汉书》
材料二“武帝时
,
西域内属,
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
贬易侯王,
由是西域怨叛,
与中国遂绝,
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
诸国不堪命,
建武中,
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侯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
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
五十余悉纳质内属……。”
——引自《后汉书》
(1)历史上张骞曾几次出使西域?出使的时间分别是?
(2)"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某校七年级学生要开展“丝绸之路”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示意图
?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起止点的名称。
A:__________(城市)
?????????B:_________(国家或地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内在联系?
(4)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图一A处是当时的哪一个城市?请根据图一指出汉朝时期西域的大致范围。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_①_传》
(2)请写出①处应填写的人名。为什么说此人的举动是“凿空”呢?
(3)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三?
踏看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看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故C正确。
AB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项都不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故排除ABD。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信息分析能力和识记基础知识。
【解答】
B.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题干叙述的正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将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故B正确。
ACD.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陆海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张骞出使西域说明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不能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排除A。
B.甘英到达波斯湾只能说明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不能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故排除B。
C.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证明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在马来西来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海丝绸之路的存在。故C正确。?
D.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和陶器,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不能说明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故排除D。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称张骞为丝绸之路第一人。故A符合题意。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是中印文化交流使上杰出的使者,故排除B。
C.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故C不符合题意。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解析】略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从东南沿海出发,可到达东南亚(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最远抵达南亚的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故B正确。
A.从山东出发的海路,可到达朝鲜和日本,故排除A。
C.长安是内陆城市,不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故排除C。
D.汉代的台湾,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地区,故排除D。
故选B。
8.【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丁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丝绸之路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
掌握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历史意义。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张骞通西域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了张骞通西域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A
【解析】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知道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府设置,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王昭君的和亲,加强了汉族同匈奴之间的民族团结,为国家带来了稳定和太平,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A。
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B正确。
CD.汉武帝时期开辟丝绸之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没有对西域实行管理,故排除CD。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故C正确。
?ABD.综上,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1)两次;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2)公元前60年,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成功者所具备有胆、有识、有行、有恒心的基本素质。
【解析】(1)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2)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二中的“宣帝改曰都护”是公元前60年的事。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要求综合归纳。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从中我们可知,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希望获得成功,成功者要具备有胆、有识、有行、有恒心的基本素质等等。
14.【答案】???????(1)A:长安??
B:大秦(或古罗马,欧洲)。
(2)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开创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经过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然后再到欧洲的大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处填长安;??
B处填大秦(或古罗马,欧洲)。
(2)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初,骞行时百余人”,可知这里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事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直接上主要是想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张骞出使西域后,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等信息,可以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5.【答案】(1)长安;阳关玉门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张骞;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3)西域都护。
(4)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解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一,由图片材料信息,可知,此图为丝绸之路线路图,联系所学可知,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达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丝绸之路。问题二,据学可知,汉朝时期西域是阳关玉门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一,由材料信息:然骞凿空。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问题二,据学可知,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3)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可知,公元前60年,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4)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一支支驼队驼看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并联系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2页,共11页
第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