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42张PPT+1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42张PPT+1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6 21:23:29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学习目标
通过“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
和重大事件所在的地理位置。
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红军长征的学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七律·长征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井冈山
瑞金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时间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败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50万
第五次
8万
军队人数
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
性质
博古(1907--1946)
李德(1900--1974)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于都
瑞金
遵义
吴起镇
会宁
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陕甘宁
将台堡
冲破四道封锁线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长征的经过
2.时间:
1934年10月
3.开始地点:
4.初期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
8万多人
3万多人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故事客栈
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博古、李德
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博古
想一想
放弃湘西,
取道贵州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000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
经过红军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长征的过程
遵义会议
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找出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5.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意义
①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材料四: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4)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指什么内容?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有何意义?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点
幼稚
成熟
遵义会议旧址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取得了哪些军事胜利?
想一想:
005
中央革命根据地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追缴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005
中央革命根据地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路上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进入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爬雪山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005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七律·长征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005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爬雪山
过草地
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部
甘肃会宁会师楼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会宁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经过
1934、10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封锁线
过草地
四渡赤水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陕北吴起镇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
1936年10月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列举红军长征途中的两次会师:
材料一: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二: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数字看长征》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长征的历史意义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四、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遇到哪些艰难险阻
翻雪山
过草地
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
4、内部矛盾斗争
3、缺少粮食给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转折:遵义会议的概况、内容与影响
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
开始: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八万多人
胜利:甘肃会宁会师的时间、地点、会师部队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D.邓小平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