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6 20:19:39

文档简介

蚌埠二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
C,A项,模糊概念。作者指明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礼治的社会。B项,认识片面。礼和法都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D项,说法绝对。说“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问题这一个前提”,文中无据。
C,误解引用。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D,“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表述绝对。
D,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属于张冠李戴。
B,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
①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②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③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B,“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说法片面,丰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
8.①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村人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②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③忠于职守,甘于淡泊。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①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②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③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0.A
11.示例: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春天”、对“灿烂的微笑”的无比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不懈追求,对“好的东西都永远存在”的坚定信念。
12.C
1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14.B?,应该是李白认为郭子仪很不一般
15.(1)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赎李白的罪(于是李白得以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至是”?“赎”?“诏”各1分)?
(2)(范传正)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告”“?改”“?辞”“?失身”各1分)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他的祖先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705一707)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在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到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大白。10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在氓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廷页是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讶,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徕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他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你,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李白演奏歌唱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自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矾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判斩。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大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矾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看斯文世家的凤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块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16.C
作者不自在,表面悠闲,心不悠闲。
17.①惨戚于受皇帝的恩情、器重却无法报答。②惨戚于身处乱世,鬓发斑白,岁月流逝。③惨戚于小人当道,无法建功立业,渴望有新的楚汉战场,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
18.(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9.D A“哺”应读bǔ;B“粳”应读jīnɡ; C“揳”应读xiē
20.A A“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B“间不容发”形容食物之间距离微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望文生义。C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句中说的是“这篇文章观点偏激,见识浅薄”,显而易见,此处误把“不刊之论”理解成“不能刊登的言论”,属于望文生义。D项“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贬义词。感彩不当。
21.D A项,“一个月内倡导每位同学……”语序不当,“一个月内”应放在“同学”后面,应为“倡导每位同学一个月内完成1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B项,“一个人抗压能力的强弱……更取决于自己良好的心态和身边亲友们的安慰鼓励”不合逻辑,属于两面对一面,前面“强弱”是两面,后面“良好的心态”“安慰鼓励”是一面;C项,“新中山桥自从去年五月份建成通车之后,我市南北方向交通拥挤的状况……”中途易撤,前一句的主语是“新中山桥”,该句没有谓语,句子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可以把“自从去年五月份”放在句首。
22.C
,“六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春秋》《乐》,《诗经》当为六部经书之一;二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23.B
相存:相互问候,相互探望。
24.【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是有关袁隆平先生的事迹。
材料中展现了袁隆平先生知性、儒雅、博学、多才、勤奋、远志、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可以说,袁隆平先生应是当代青年学子学习、借鉴的楷模。本题具有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立意空间开阔,可写性强。
参考立意如下:
①人生因科研而充实,生命因艺术而润泽
②锲而不舍,业精于勤,让青春焕彩
③热爱学习,既博且专,持之以恒,成就辉煌蚌埠二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41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详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
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秧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
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
质。乡土社会呢?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
的规则,那么“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
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
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
政治权力。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杋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
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
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一一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口流动很小,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
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
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
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
是“言必称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
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来是从示从豐。示是指一种仪式,豐是
种祭器。礼并不是靠
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
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
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
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
面看去妤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不正确,只是主动的服于
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
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
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
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
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
的特色
蚌埠二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