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 )
A.沙 B.黏土 C.粉沙
2.土壤中的盐分其实是被水溶解的( )。
A.腐殖质 B.矿物质 C.沙子
3.如图所示,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土壤????????????????????????????????????????? B.腐殖质????????????????????????????????????????? C.水
4.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5.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 )内。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6.粉沙的大小是( )。
A.直径小于毫米 B.直径小于2毫米 C.直径小于毫米
7.水的流速快,携带泥沙的能力就( )。
A.强 B.弱 C.无法判断
8.如下图,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A.甲 B.乙 C.丙
9.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
A.同在中国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10.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形,后来变迁为陆地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
二、填空题
11.我国地形主要平原,高原,(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的是(______)。
12.我国的地形(______)高(______)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呈(______)状分布。
13.(______)和(__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火山活动与(______)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1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______),(______)。
15.由于受(______)、大气、(______)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变化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17.(______)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它是沙,小石子、(______)、(______)、水和空气 的混合物。它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______)和(______)。
18.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坡度的大小,(______),(______)等。
19.________在不断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活。
20.做坡度的大小与侵蚀程度的实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不改变的条件(______)、 (______)等条件。
21.在河流的上游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布满的大石块,中游河床上堆积了很多的(______),下 游的河床上堆满了(______)。
2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______)现象发生。(______)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 壤流失,而(______)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为它们的作用,使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地 形地貌。
三、判断题
2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______)
24.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______)
25.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_____)
26.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很猛烈的,有时是极其缓慢的。 (______)
27.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_____)
28.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_______)
29.冰川、风、波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_____)
30.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________)
四、连线题
31.用线把下列地形的名称和相对应的特点连起来。
山地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32.将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和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用线连起来。
白色 海洋
绿色 终年积雪的山峰
蓝色 高原和山地
棕色和褐色 平原
五、简答题
33.还记得老师把多层毛巾叠起由两边向中间挤压的情景吗?那是在模拟什么现象?会出现什么 现象?
34.什么是风化,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风化与地貌有什么关系?
35.老师用镊子夹着小石块烧再投入冷水中,反复了多次,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是在模 拟什么现象?
36.还记得老师把多层毛巾叠起由两边向中间挤压的情景吗?那是在模仿什么现象?
六、综合题
37.把晒干、碾碎的土壤倒入水中,搅拌静置后,会看到沉积物分层现象。请将沙砾、沙、粉沙 和黏土分别填入下图中相应的框内。
38.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由一层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壳内部的压力是很大的。岩层在 巨大的压力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小林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作水平岩石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 向中间挤压,会看到“岩层”发生褶皱(如图所示)。
如图
(2)两手握住一根木棍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继续用力压,木棍会被压断。当木棍被压断 时,小林听到了响声,手感觉到颤动(如图所示)。
如图
根据实验结果,你推测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与地震是否有关系?
39.某科学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研究计划:研究题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实验方法:a.用泥沙堆积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土坡。
b.土坡甲上覆盖草皮,土坡乙上不覆盖。
c.用喷水器在甲、乙土坡上从同样的高度洒下相同量的水。
d.观察土坡被侵蚀的情况。
请你回答:
(1)实验小组对问题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土坡乙的土壤受水的侵蚀严重,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40.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41.实验中的酒精灯代表自然界中温度较________的环境。
42.实验中,岩石会破碎,这种现象叫________现象。
43.这个实验属于________。(填“对比实验”或“模拟实验”)
44.自然界中,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还有________。
在河流的上游,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这些岩石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着变化。其中,渗入岩石裂缝的水在冬季会造成岩石裂缝变大。
45.由于受到水、空气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46.将小石子烧热后立即放入水中,反复几次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7.小金想验证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他将几块岩石放在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
①关于“为什么要剧烈摇晃塑料瓶”,下面哪一种解释是合理的?(____)。
A.主要是为了模拟自然界中正在发生的地震
B.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水像江河那样流动起来
C.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石块能够撞击到塑料瓶壁
②请你描述塑料瓶中的岩石和水在实验结束时分别出现的变化。
岩石变化:________
水的变化: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B
6.C
7.A
8.A
9.B
10.A
11.山地 丘陵 平地 山地
12.西 东 阶梯
13.地震 火山 地幔
14.地幔 地核
15.水 气温
16.流水 植物
17.土壤 黏土 腐殖质 食物 生存空间
18.降雨量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19.侵蚀
20.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降雨量大小
21.鹅卵石 细沙
22.沉积 侵蚀 沉积
23.√
24.×
25.×
26.√
27.√
28.×
29.对
30.√
31.
32.
33.它是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会出现毛巾中间凸起的现象。
34.水、风气温、牛物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叫做风化。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冷热变化、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风化作用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即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35.发现最后石块在冷水中碎裂出小块。模拟的是在自然界中,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使岩石破碎的现象。
36.记得。那是在模仿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突起地形的现象。
37.从上到下:黏土、粉沙、沙、沙砾
38.岩石在受到巨大的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严重了岩层就有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导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造成的。
39.有植物覆盖,土地受雨水的侵蚀程度小;无植物覆盖,土地受雨水的侵蚀程度大 有无植物覆盖 无植物覆盖 无植物覆盖,土地受水的侵蚀程度大
40.冷热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41.高
42.风化
43.模拟实验
44.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风的作用等
45.风化
46.水中出现了少量碎小的岩石,这说明了冷热作用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47. B 岩石碎裂,出现较多碎屑,小石子变得圆滑了 清水变浑浊了。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