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手电筒的秘密》课件(1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手电筒的秘密》课件(1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16 16:31:33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8、手电筒的秘密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

学科
科学
学段:低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物质科学
教材
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点亮小灯泡》在《课标》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课标中提到:科学观察活动在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和引导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方面,有着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多次引导学生对手电筒进行观察,发现小灯泡是如何点亮的。科学实验活动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在点亮小灯泡环节中,让学生利用导线、电池、灯泡去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感知电路的形成。
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对手电筒的已有知识入手,选择手电筒实物,让学生玩手电筒、拆手电筒、观察电池、小灯泡的内部机构。让学生在亲自体验手电筒的内部结构的同时,知道只有接通电路才能点亮手电筒,并学会将完整电路用简易符号进行记录。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就更容易明白,只有接通两个灯泡、一节电池,并需要三根导线,出现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点亮小灯泡》在《课标》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一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内容:
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学会画简单电路图。
本科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所在单元为第三单元《家庭用电》,这个单元是物质科学教学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手电筒的内部结构,学会点亮小灯泡,并通过接通电路去点亮两个小灯泡。
学生情况:
科学概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手电筒比较熟悉,知道手电筒里面有电池、小灯泡、开关等。对小灯泡和电池的内部结构并不熟悉,让学生明确必须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能发光,由此使学生知道电作为一种能源的根本含义。学生首先明确小灯泡发光的原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路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方式:
通过拆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课件展示小灯泡和电池的内部机构,画电路图来表述接通电路。
教学手段:
1、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对手电筒的学习兴趣。
2、通过拆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内部结构,
3、课件展示小灯泡和电池的内部机构。
4、利用画电路图来表述接通电路。
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PPT、展台
各组准备一套: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知识:
1、利用电来点亮一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科学探究: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学会画简单电路图。
科学态度: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对电路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初步了解用电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手电筒由那几部分组成
2、掌握简单电路图的连接方法和绘图方法
教学难点:
1、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只有形成电流的闭合回路,小灯泡才能亮。
教学流程示意
1、创设情景:猜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科学实践:实际操作发现手电筒的秘密
3、拓展应用:利用课堂知识点亮两个小灯泡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
创设情境
一、猜一猜:
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头戴玻璃平顶帽,长圆身体披长袍,夜里睁开一只眼,专往黑暗地方瞄”
二、揭示谜底:手电筒
小组内讨论谜面内容,大胆猜出谜底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PT课件展示
3分钟
科学实践
一、观察手电筒
手电筒给我们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很多方便,这小小的手电筒里蕴藏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看,它可以根据我的需要亮或者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手电筒的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老师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2、拆开看看是进行科学探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问题:

手电筒大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这几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3、探究手电筒的秘密
通过刚才的活动,知道手电筒大体可分为:能发光的灯泡、供电的电池、控制灯泡亮、灭的开关和导电的外壳与底盖。
4、观察小灯泡和电池,了解他们的结构。
①发给每组一个小灯泡和一个电池,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与电池。
②说小灯泡和电池的结构
③教师穿插用课件演示小灯泡和电池的内部结构
小灯泡有灯丝和连接点
电池有正负两极
二、点亮小灯泡
把灯泡、电池、导线三部分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吗?
1、请同学们共同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让你的小灯泡亮起来。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
【安全提示】:

我们研究有关电的问题,只能用电池来做实验。用家里插座上的电做实验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尝试!

不能用电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起来。
2、把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的方法和没有亮的连接方法画出来!
3、分析小灯泡不亮的连接方问题出在哪里?
【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形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人们称这种闭合回路为电路。】
4、老师这里有一种更简单的画法(板书简单电路图),请同学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图由几部分组成?
5、比较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一、观察手电筒
1、学生拆开手电筒看一看。
2、每小组领取一张记录表,各小组分工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做好记录完成表格。
3、小组交流汇报发现手电筒的秘密。
二、点亮小灯泡
1、小组分组活动点亮小灯泡。
2、画小灯泡亮起来和没有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出来。
3、找出小灯泡不亮的连接方问题出在哪里4、学画简单电路图。
5、知识提炼: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形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人们称这种闭合回路为电路。
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手电筒,发现它能发光。
2、培养动手能力。让学生拆开手电筒去发现它的内部结构。
3、渗透科学知识。利用课间展示灯泡和电池的剖视图,了解他们的结构。为手电筒中小灯泡为什么能亮做好铺垫。
1、安全教育。在使用电器时有安全意识,不能用家用电来点亮小灯泡。不能用电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
2、学会画简易电路图。
3、学会分析,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点亮不足;接连点接触不良等。
PPT课件及实物
简易电路图
29分钟
拓展应用
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手电筒了解了小灯泡和电池的结构,并且小组合作点亮了一个小灯泡(利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灯泡)。
一、点亮两个小灯泡
1、
想一想
我们试着来点亮两个小灯泡,需要哪些材料呢?
2、
选一选
选取两个小灯泡,三根导线,一节电池
3、画一画
把小组内点亮两个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用简易电路图画下来。
4、试一试
动手将以上材料进行连接,点亮两个灯泡。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
1、比较不同的连接方式,发现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2、得出结论:小灯泡并联时,灯泡亮;小灯泡串联时,灯泡暗。
一、小组讨论。
点亮一个小灯泡时需要什么材料?点亮两个小灯泡还需要增加哪些材料?
二、小组合作
动手设计点亮两个小灯泡的简易电路图,并动手做一做。
三、展示
把小组的简易电路图和实际连接方法进行展示。
四、发现
发现两种不一样的连接方式,发现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五、收获
小灯泡并联时,灯泡亮;小灯泡串联时,灯泡暗。
拓展应用,利用本科点亮一个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去点亮两个小灯泡,让学生发现并联和串联的不同,在思考中提升,并学以致用。
视频展台
8分钟
板书设计
8、手电筒的秘密
小灯泡的内部结构
电池的内部结构
简单电路图(共12张PPT)
谜底(手电筒)
猜一猜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8、手电筒的秘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手电筒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手电筒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手电筒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手电筒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手电筒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手电筒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小灯泡和电池的内部结构
+
-
点亮小灯泡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学画简单电路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上册
点亮两个小灯泡
头戴破璃平顶帽,
长圖身体披长袍。
夜里睁开一只眼,
专往黑暗地方瞄。
e)0
金属反光罩
金属带开关金属带
塑料壳
灯泡剖视图
灯丝
连接点
电池剖视图
正极
负极
湖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