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 (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 (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6 22: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猜猜人物
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她生得黄胖而矮, 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说话时喜欢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陈莲河
长妈妈
衍太太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侣俸中学 陶鸿中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活动一 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 (5分钟)
活动二 阅读《朝花夕拾》 (5分钟)
(一)走进鲁迅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题,为“旧事重提”。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提哪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作者曾说:“带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顾”。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PPT3)《朝花夕拾》全书 篇文章,分别为《 》、《 》、《 》、《 》、《 》、《 》、《 》、《 》、《 》、《 》。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 到 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 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小引》
《后记》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② 《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③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③《范爱农》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4、《朝花夕拾》中,
??温馨的回忆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他儿子还阳片刻.
??理性的批判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五猖会》中去看赛回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艺术手法
1、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3、?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朝花夕拾》》
【文题】
朝花夕拾,运用比喻,将早年旧事比作“朝花”,晚年回忆比作“夕拾”,生动形象,且又含蓄,
富有文采。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作品
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
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
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狗·猫·鼠》
【情节梗概及相关练习】《狗·猫·鼠》一文作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北洋军阀暴政肆虐,鲁迅先生也被列入了通缉者的名单。此时鲁迅先生虽已离家避祸,但仍处于战斗的中心,这篇散文对现实就有较多的干涉,有很强的政论性。
一(1-4节)从别人抨击自己“仇猫”说起,谈到“人禽之辨”,讽刺人类的违心之论,党同伐异;
二(5-6节)分析自己“仇猫”的原因:猫喜欢幸灾乐祸、折磨弱者,媚态十足、扰人清静;
三(7-10节)祖母讲“猫师傅”的故事:提及西方黑猫、猫婆、猫鬼的传说,猫的妖气十足,“我“极其神往;
四(11--17)小时候心爱的隐鼠被害,长妈妈嫁祸于猫,我对猫追杀决绝,甚至于在《兔和猫》一文中有了毒药的冲动,使出了更毒的辣手,落下“仇猫”的话柄。
五(18节)作者自我“反省”,做出嘲讽:要像中国的官兵学习,长保着“御辱保家”的资格,绝不打伤或杀害,只在家门口大声叱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从此,狗和猫就成了仇家。(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①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
②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
③夜间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
④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
⑤猫教老虎本领而留一手(猫的狡猾);
⑥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3.《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祖母讲的)。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5.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认识隐鼠: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2)隐鼠结局: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3)作者情感: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列问题
1.“长妈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她自己说过自己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我现在已忘却,也不知道她姓什么。原先,我家有个长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后告状相威胁;睡觉的资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
作者写此文目的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
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
3.我想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4.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
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阅读《二十四孝图》,完成下列各题。
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
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
哭竹生笋;
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
卧冰求鲤;
而最为反感的是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2.《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既高兴又扫兴? 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 ;
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阅读《五猖会》,完成下列各题。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五猖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
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7.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6.怎样理解作者背完书,父亲允许他去看五猖会时,“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就是因为早上心情太压抑了,童心已经受到了挫伤。
阅读《无常》,完成下列各题
1.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鲁迅对无常持什么态度?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是一个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勾魂使者。
鲁迅对无常持敬佩及赞美感情。
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并且想告诉人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么样呢。
2.鲁迅怎样刻画无常这一形象的?
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
并且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对比,突出无常的善心。
3.除了庙里的无常,《无常》中还写了哪些无常形象?无常为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书上画像无常、戏中人扮无常、迎神时候的无常一家、现实中的“走无常”;因为无常爽直公正、活泼而诙谐、有人情。
4.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
民间戏曲大多是教人向善的,即使是鬼神,也有好坏,只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又有何不可呢?如果大家都相信,做了坏事有鬼上门的话,那就不敢做坏事了。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答下列各题
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并插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
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2.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
三个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和怀念的心情,以及去对三味书屋无奈、和有所畏惧的感情。
3.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①拘束的礼节 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③读的内容枯燥难懂
4.三味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有趣的场景?
严厉的学堂,也因孩子们的天性染上一层轻松的色彩:
后园的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课堂之上人声鼎沸,不知所云的读书声,先生读书时有趣的样子,纸盔甲游戏和画画等。
儿时的读书逸事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留下的是清晰而惬意的记忆。
5.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方正、质朴、博学,比较开明、不打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守旧的。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第三课时
侣俸中学 陶鸿中
一、阅读《父亲的病》,完成下列各题
2.“名医”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的药引有
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3.《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1)索要高额诊金。
(2)无计可施时就推给其他医生,推卸责任。
(3)用迷信和巫术治病,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4)治不好病人就推给命,说医能医病,不能医命。
陈莲河
1.《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
4.《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绍兴城。
5.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表达怎样的感情?
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表达作者每念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什么地方?这段经历在哪篇文章中提及过?
矿路学堂

《琐记》
阅读《琐记》,完成下列各题。
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
⑴与衍太太的交往。⑵去江南水师学堂。
⑶去矿务学堂学习。⑷去日本求学前的准备。
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衍太太:
①冬天怂恿我们吃冰
②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
③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
④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
性格: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
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
4.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什么?
洋务派的办学。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自己在 (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 ,
接触了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表现了鲁迅
矿路学堂
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天演论》

阅读《藤野先生》,完成下列各题。
1.我为什么离开东京,去仙台医学院学习?
因为看不惯有些清国留学生到处游逛、学跳舞等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做法。
2.“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⑴为“我”添改讲义;
⑵为“我”纠正解剖图;
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
⑷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3.请简述这两个事件“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也是低能儿。他们不容忍一个中国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匿名信来诬蔑鲁迅。
“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争夺利益,以中国为战场,在中国的土地上枪毙中国人的镜头,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上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让鲁迅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4.说说“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对鲁迅的影响。

“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
而“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鲁迅意识到: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弃医从文”。
5.分析藤野的形象。
藤野先生是一个有治学严谨、不拘小节、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人。
阅读《范爱农》,完成下列各题
1.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无法,内心痛苦、悲凉。
2.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徐锡麟、秋瑾被杀害,范因为反感鲁迅,因而故意和他唱反调,反对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不人道),觉得他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
后来在革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友善之意。
最后得知范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
范爱农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但那天他喝醉了,冒着风雨到船舷上小解,所以鲁迅最终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3.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第一句用“很可恶”写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憎恶,
但第二句话用“爱农”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的亲切,文章开头把范爱农写得如何地讨厌,为后文写作者对他的友善作铺垫,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对比写出了鲁迅先生对范爱农的友谊。以至于为范爱农写了五首诗。
3.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人物形象简析:
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艺术手法归纳:
《朝花夕拾》检测题
中考真题
(2015·江苏南京)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
A、F
D、E
I、J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狗·猫·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猖会》
《无常》
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人物形象简析(肖像描写):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寿镜吾
人物形象简析
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她生得黄胖而矮, 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说话时喜欢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陈莲河
长妈妈
衍太太
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1散文2.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无知和隔膜;封建思想习俗3.老莱娱亲、郭巨埋儿4.《天演论》5.《鉴略》
6、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6.百草园 7.三 8.活无常
9.江南水师学堂 10.《琐记》 11.乌烟瘴气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 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 ”,“ ”之类。而“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2强烈欲望13生活片段14弃医从文
15范爱农
16迎神赛会17藤野先生18“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22、在《 》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
19.妨害白话者20.《琐记》21.《无常》,《五猖会》22.《琐记》23.无常24.藤野先生25.范爱农
【2016·北京卷】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__①__,又如《?②?》中的__③_。(3分)
【2017年江苏省泰州市】?
5.名著阅读。(6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
(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B.《琐记》中,看着好似冷静叙述衍太太对自家儿子的狠,对别家孩子的好,实则讽刺他自私阴险。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
?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
六、名著阅读(7分)?
18.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白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描写的是《朝花夕拾》中的无常。?
19.名著阅读(3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所写内容是:?????????。
19.(3分)五猖会(1分)?????父亲让我背书 (2分)
选择题
1、《朝花夕拾》是一本( )
?? A、 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2、《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
??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
3、《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 )
?? 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C、《旧事重提》D、《伪自由谈》
4、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
?? A、12 B、10 C、14 D、8
课堂练习
A
A
A
B
5、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6、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7、《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
8、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
?? A、 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A
D
C
A
9、《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
?? A、 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
10、《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 )
?? A、 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11、《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
?? A、 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
C
A
A
12、《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
?? A、 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
13、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 A、 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
14、下列神话不出自《山海经》的是( )
?? A、 黄帝战蚩尤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
A
D
D
15、《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
?? A、 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1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
?? A、 高跷B、抬阁C、马头D、舞狮
17、《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
?? A、 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
A
D
A
18、《五猖会》中作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
?? A、 印象深刻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
19、《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 )
?? A、 一个人 B、一种鬼神 C、一个形容词 D、一种动物
20、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D
B
B
导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结束语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