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公元1076年的秋天,密州太守苏轼把酒问天之时,天上其实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天宫”存在。935年后的这个秋天,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至10月6日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109圈。据此完成以下1-2两题。
1.“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星云
2.进入绕转轨道的“天宫一号”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太阳系外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以下3-5三题。
3.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自身内部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合适的大气层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地球上温度适宜主要取决于( )
①日照条件稳定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特殊性是( )
A. 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与其它行星区别较大
C. 公转轨道近圆
D. 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回答以下6-7两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该图为南半球 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与a点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 )
①b ②c ③d ④e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太阳能路灯:依靠太阳能工作,只要有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太阳能路灯就能工作。因其不污染环境,而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据此回答下列8-9题。
8.下列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差的是( )
A. 银川 B. 拉萨 C. 成都 D. 呼和浩特
9.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湖南省2014年7月至8月中旬出现罕见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读图完成下列10-12题。
10.这段高温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在( )
A. ①时段,并向北移 B. ②时段,并向南移
C. ③时段,并向南移 D. ④时段,并向北移
11.这段高温期间,宜宾市(28°N)的正午太阳高度( )
A. 不断变大 B. 不断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温期间,湖南的学生一般在当地时间6点前观看日出
B. 高温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正午影子不断变长
C. 高温期间,我国南方诸省的人们纷纷跑到北方等地避暑
D. 高温期间,云贵高原成为人们争先恐后出游的旅游胜地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为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13-14题。
13.黄赤交角为24.24°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1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为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点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15-16题。
1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 (10°N,112°E) B. (10°N,116°E) C. (10°S,116°E) D. (10°N,124°E)
16.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大于1/2 B. 大于1/3 C. 小于1/4 D. 小于1/5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17-18题。
17.此河流位于(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赤道上 D. 回归线上
18.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 南岸 B. 北岸 C. 东岸 D. 西岸
下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据此回答19-20题。
19.SA的经度是( )
A. 60°E B. 60°W C. 180° D. 0°
20.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 )
A. 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 B. 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
C. 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 D. 伦敦时间为3月21日6时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完成21-22题。
2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2.飞机从罗马(东三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 星期一的18:10 B. 星期一的12:10 C. 星期日的18:10 D. 星期日的5:10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4.A、B、C、D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的是(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
25.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B. 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
C. 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31.甲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乙图为二分二至地球位置图,丙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在乙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乙图中B节气的日期是_________前后,C节气的日期是_________前后。
(2)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地球公转至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写字母)点,接下来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将移动在甲图①、②、③、④段中的_______段,成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
(3)丙图中H、M、O、P四地,一年中能被太阳直射两次的地点是_______,当其成为直射点时,四个地点昼长的长短排列关系是____________。
(4)在如丙图所示的节气时,地球上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该日,M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图示时刻H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
78.读“冬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图1)和“我国部分区域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3分)
221551524809452120265220472021488402033270212026517951452091690118554521012151595120209169013665202129790102362022345659378952072640978535
(1)在图1中所画晨昏线为________(填“晨”或“昏”)线。
(2)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图1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________,A、B两地中______地先见到日出。
(4)该日(双选)( )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2所示的四个城市(海口、汕头、北京、哈尔滨)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
(6)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内容:济南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秋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显示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所示。
测量日期:2016年9月22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正确的步骤排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记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81.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________。
(4)这天,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B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____。
(6)(双选)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82.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填文字)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F面是________界面。
(4)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____的发源地。
2020-2021学年度叙州区蕨溪中学期中月测试考卷
地理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CADD
6.-10 CCCCB
11.-15 BCBC.B
16-20. C.A.A.B.C
21-25 DC.DB.D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答案】(1) 略; 12月22日 ; 9月23日 (2) D ③ 昼渐短,夜渐长 增大
(3)P H=M=P=O(或者“昼夜等长”)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18 21:00
(1) 昏 (2)23°26S(或南回归线);北 ;
AB; B
BC
海口 海口 哈尔滨
①③②
(1)略
夏至;远;慢;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D; A; D
B>C>A>D
A; D; 8; 日出
AC
(1)横; 纵
莫霍;地壳;地幔
消失;突然下降; 固;古登堡
E; 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