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核反应,会写出人工转变方程。
(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不同点。
(3)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线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渗透和安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已有知识、处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首先来看一段视频。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导致30人当场死亡,之后15年内又有6-8万人因核泄漏相继去世。在核泄漏中,究竟是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危害?(停顿5s)原来是放射性污染。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即《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二)进行新课
老师: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卢瑟福的两大成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原子结构里,他提出了什么?(停顿10s,等待学生的集体答案)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核结构里,又发现了什么?(停顿5s,等待学生的集体回答)发现质子,并预言了中子。他是如何发现质子的?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气即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又是不是真的有中子的存在呢?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证实了它的存在。他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大家看屏幕,这就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事实上,还有几位科学家也曾与中子相遇,但由于他们没有突破原有粒子的束缚,与中子的发现失之交臂。其中就有约里奥居里夫妇。虽然约里奥居里夫妇错失了中子的发现,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总结了经验教训,在1934年,用α粒子轰击铝片,发现了正电子。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老师:请同学们把三大粒子发现的核反应方程写在学案上,并注明相应的物理学家。(2min)
老师:大家看到屏幕,我们来研究一下前三个方程,共同点都是用α粒子轰击其它原子核,然后生成了一种新的原子核。我们把这样的过程称作为核反应。(用屏幕打出相应的概念)
老师:我们知道,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那么在核反应中,是不是遵循同样的规律呢?以这个核反应方程为例,请同学说明一下。(如何用这个例子来验证呢)
老师: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学案第二题的填空。
老师:我们再回到这个核反应方程上来。事实上,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片,不仅发现了正电子,还首先制造出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磷30。放射性同位素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它和天然放射性物质一样也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停顿10s)自然界中没有天然的磷30,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在这之前,人们只知道铀、钍等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天然存在的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已达1000多种。
老师: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放射性同位素资源,那么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哪些优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部分,完成第三题。(非常完整,请坐下)(2min)大家看屏幕,我们进一步来说明一下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通过参杂等手段,强度可控;可以制成各种所需要的形状(展示图片);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半衰期更短,放射性废料易处理。
老师:正是由于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这些优点,所以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看书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部分,具体说说有哪些例子呢?原理是什么?(学生看书讨论3min,同学们看书,约摸看完之后,老师说可以相互讨论,彼此说一说,相互补充)请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出例子后,追问什么原理呢?能不能简单说一下。(在这里老师要坚持一个原则,始终不说,请学生说,一个说了,展示一副图片在屏幕上,再请其他同学补充,直至说完为止)(学生连续几个答不出时,请同学们仔细看书,可以指出第几自然段,看还有哪些例子,再请同学说)(当学生说出植物吸收磷肥这个例子时,追问原理是什么。学生会回答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制成的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标记,所以它可以作为示踪原子)(作为示踪原子,还有什么应用呢?)用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要求:学生讲哪,点哪)
老师:经归纳整理,放射性的应用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
老师:正如硬币有正反面,放射性有优点也有缺点。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破坏作用。研究人员由于长期受射线的照射,身体饱受折磨,其中,居里夫人就死于白血病。遭原子弹炸后的广岛一片废墟。看课件说,即展示图片。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切尔诺贝利事故中辐射受害人和森林。大量的放射线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为了防止有害的放射线对人类和自然的破坏,人们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屏蔽防护,核反应堆外厚厚的水泥建筑,安全壳内衬(chen)钢板,CT室的铅玻璃,铅板门。除了屏蔽防护还有时间防护,以CT为例,据CT室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做一次检查,辐射时间一般不超过30s。距离防护,即远离源。展示国际通用的放射性物质标志。问学生,一般在什么地方看到它?(医院的放射科)最后一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科普教育,了解放射性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防护的目的。接下来请大家看几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受害者让人惋惜,我们该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呢?专家说,来历不明的金属不要碰,精美、夜间发光的物体也要尽量少接触,接触前最好到相关机构对其进行检测。
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要警惕放射源,但也不能过分恐惧放射性。事实上我们一直生活在放射性的环境中,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来自宇宙的射线,岩石、食物、某些水晶眼镜片,香烟,以及我们佩戴的某些首饰,还有体检时做的X片,等等,都具有放射性。那你们害怕吗?请同学们看学案上链接材料部分。不怕,因为都是在安全剂量内,对我们没有伤害。记住虽然超量辐射会致癌,但适量辐射会使人年轻哟。
老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回顾一下。(30s)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放射性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想。(自由、大胆地说)总结,大家都谈得特别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作业。用屏幕放出研究建筑石材的放射性的图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然后以《健康生活与建筑石材的放射性》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另外,完成课后习题1、2、3、4。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要能够掌握核反应的概念以及核反应方程,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以及它的一些应用,并能从物理学的原理上进行简单解释,还要了解放射性的危害和防护。
(四)作业:完成课本书后练习1、2、3、4。
(五)板书设计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三大粒子的发现
核反应
概念:
规律: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优点
①强度可控②形状所需③废料易处理
应用
①射线应用②示踪原子
防护
①屏蔽防护②时间防护③距离防护④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