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碰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4 碰撞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6 17: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4 《 碰撞》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模块一:情景创设
观看丁俊晖打斯诺克的视频,讨论回答斯诺克在碰撞中有些在一条直线上,有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
模块二:新知探究
问题1.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总结碰撞的特点。
问题2.探究碰撞的类型
A.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分类(结合实验方案分组分工负责)(实验探究)
方案一:探究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门
方案二:探究方案二:打点计时器测速
方案三:平抛测速原理
数据记录、分析、处理(选择方案之一完成下表)
物体1质量 物体2质量 碰前速度 碰后速度 磁前总动量 碰后总
动量 碰前总动能 碰后总动能
m1 m2 v1 v2 v1ˊ v2ˊ P Pˊ Ek Ekˊ
1









2









3









结论:
分类:(对弹性碰撞具体分析)
B.按碰撞过程中动量的方向分类(阅读教材完成)
【知识测评】
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 kg·m/s,B球的动量是5kg·m/s,当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
动量可能值是 ( )
A.pA/=6 kg·m/s,,pB/=6 kg·m/s
B.pA/=3 kg·m/s,pB/=9 kg·m/s
C.pA/=—2kg·m/s,pB/=14kg·m/s
D.pA/=—4 kg·m/s,pB/=17 kg·m/s
问题3:通过上题的分析和以往的知识,总结出碰撞问题中遵循的规律。
规律:
【知识评价】
1.三个相同的木块A、B、C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其中木块A刚开始下落的瞬间被水平飞来的子弹击中,木块B在下落到一定高度时,才被水平飞来的子弹击中。若子弹均留在木块中,则三木块下落的时间tA、tB、tc的关系是 ( )
A.tA< tB tB >tc C.tA =tc2.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固定在轻杆一端,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的O点。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B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将 (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静止不动
D.小球下摆时,车向左运动后又静止
3.带有1/4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滑车静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滑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车的左端,则( )
A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Mv02/2
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vo2/2g;
【课后反馈】构建本课时“知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