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反冲运动 火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5《反冲运动 火箭》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6 17: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反冲运动 火箭
★教学设计说明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调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
3.知道反冲运动的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例分析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章前四节的学习, 已经较为熟悉有关动量守恒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讨论,个别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仍然掌握不住。再加上本节所涉及的实际问题比较多,对他们进行适合其认知水平的分析和引导, 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课上多引领多启发,争取各层次学生各有所突破。
★教学用具:
气球,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发射炮弹的录像带剪辑,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海洋里有这么一种生物,它有八个腕足,俗称八爪鱼;在剧情幽默的动画片《海绵宝宝》里是第三大主角,它是什么呢?章鱼。那你们知道章鱼是怎么游水的吗?它游水时又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呢?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节反冲运动。
(二)进行新课
实验探究一
〖演示实验1〗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松手前气球处于 静止 状态,松手瞬间,气囊的运动方向与喷出气体的方向 相反 。
2、在气体喷出的过程中,气囊与喷出气体有相互作用力吗? 有 若有,是内力还是外力? 内力 。
〖演示实验2〗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
学生观察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没有喷水前圆筒处于 静止 状态。
2.喷水时弯管旋转方向和水流出的方向 相反
3.弯管和流出的水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吗? 有 若有,是 内力还是外力? 内力
让学生概括上述两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的特点。
1、原来静止;2、内力作用;3、分成运动方向相反的两部分。
引导学生给反冲运动下定义
【板书】一、 定义:原来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成运动方向相反的两部分的运动,叫做反冲运动。
教师:凡是反冲运动都具有以上特点,只要具备以上特点的运动就是反冲运动。那大家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些运动是反冲运动?
学生: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节日燃放的礼花、打枪、发射炮弹等等。
教师:反冲运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那这种运动遵循什么物理原理呢?下面就以发射炮弹为例来探索一下。
例题:水平方向射击的大炮,炮身重M,炮弹重m,炮弹射击的速度为V,
射击后炮身后退的速度为多大?(水平面光滑)
【板书】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二
观察演示实验 ,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 通过观察以上两个演示实验 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现象?
2. 两个实验都遵循什么规律?
3. 能否用公式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设小车的质量为 M ,橡皮塞的质量为m, 喷出燃气时车的速度为V1, 橡皮塞 V2)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明确实验中蕴涵的物理规律。
反冲运动的应用-----人船模型
质量为M的船停在静止的水面上,船长为L,一质量为m的人,由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则整个过程人和船相对于水面移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让学生演板,教师【板书】
三、应用
【反馈练习1】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人从小车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匀速走动时,车也一定反向匀速运动
B、人停止走动时,车也停止运动
C、人速与车速之比,等于车的质量与人的质量之比
D、整个过程中,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移是一定值,与人走动的快慢无关
【反馈练习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1/4圆弧轨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轨道半径为R,今把质量为m的小球自轨道左测最高处静止释放,小球滑至最低点时,求小球和轨道相对于地面各自滑行的距离?
回应开篇,让学生总结章鱼游水的运动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如下:
1、必做题:问题与练习的第1题、第2题
2、选做题:问题与练习的第3题
3、动手做一做:制作反冲模型
★教学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录象,图片,实验等等,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那么这些材料就会显得很凌乱,不能达到我们设计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前经过筛选,把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典型应用到了教学上。整个教学就按:教师演示,学生总结,展示,学生练习这个流程进行。
通过这个节课的教学我有两个最大的感受。第一,如何将教育融入课堂。按照我们传统的教学法,就是教师讲解后学生练习,让学生被迫的接受。而在上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做了课前预习,并且自己设计了几个有关反冲的实验,在上课时提出反冲的概念后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反冲运动,然后用刚学习的反冲知识讲解,即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然像这样的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此时学生是主演,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衔接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流畅的语言引导,使课堂教学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感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整体,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第二,物理教学不光要讲解物理知识,还要注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