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第六高中2019 级高二上学期文科地理期中考试
试题
(分值:100 分 时长: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悉尼某考察船,对南北极地区进行科考,途经下图(世界地图)中的 M、N 地。完成 1~2 题。
1.M 地位于( )
A.西半球 B.北温带 C.高纬度 D.极昼极夜区
2.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 N 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下图为四川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位 150 米。读图完成 3~5 题。
3.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780 米 B.880 米 C.980 米 D.1080 米
4.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古建筑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 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每年三四月份,该地油菜花盛开,平地、山坡一片金黄,蔚为壮观。乙处山坡上分布有坡耕地和梯 田,开垦初期,坡耕地上的油菜亩产量要高于同等条件(海拔、土壤、油菜品种等)的梯田,主要原 因是( )
①坡耕地日照时间长于梯田
②油菜生长季节坡耕地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平均太阳辐射量大于梯田
③坡耕地的油菜植株接受太阳辐射的表面积比梯田上的大
④坡耕地的保水效果好于梯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 6~7 小题。
6.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先向东,再向东南 B.先向北,再向东北
C.先向西南,再向南 D.先向西北,再向西
7.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 的( )
A.丁村 B.丙村 C.乙村 D.甲村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8~10 题。
8.该剖面所在大洲为(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是其所在国人口主要的分布区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受地形的影响气候比较干燥
10. 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处于大西洋海域
B.甲地大陆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C.甲海域受寒流影响,对岸海域受暖流影响
D.甲地对岸的大洲是大洋洲
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下图,完成
11~13 题。
11.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 )
A.潮湿 B.温暖 C.寒冷 D.干旱
12.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频发 B.石料缺乏 C.土质疏松 D.山洪多发
13.北京迎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时,甲地正处于深夜。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央谷地位于美国西南部,是“果篮子”和“菜篮子”基地。某海水淡化工厂在该地收集含盐地 下水和农业退水(农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利用蒸馏技术提取可用的淡水,并浓缩分离 出多种矿物质。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水系分布。读图回答 14~16 题。
14.造成谷地东西两侧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 D.纬度位置
15.该工厂蒸馏制水利用的热源最可能来自( )
A.矿物能 B.太阳能 C.生物能 D.风能
16.该地区运用和推广淡化技术将有助于( )
A.减轻土壤盐碱化 B.缓解矿产资源短缺
C.减轻水土流失 D.缓解土地沙漠化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 17~19 题。
17.该气候类型( )
A.气温逐月升高 B.气温季节变化小
C.9~12 月降水最多 D.降水季节变化小
18.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 )
A.5~8 月 气压带风带移动 B.5~8 月 东南信风控制
C.9~12 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9~12 月 西风带控制
19.该地可能是( )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恒河平原 D.刚果盆地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 世纪 30~50 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 20~22 题。
20.仅从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C.冬季不结冰 D.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21.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 世纪 30~50 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下图为世界人口在不同 纬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 23~25 题。
23.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 )
A.热带地区 B.南温带地区
C.北温带地区 D.寒带地区
24.30°S 附近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热 B.陆地狭小 C.地形崎岖 D.矿产贫乏
25.受气候变化影响,推测未来人口数量将明显增加的地区是( )
A.60°N 附近 B.30°N 附近 C.0°附近 D.30°S 附近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某中学学生于暑假赴日本北海道交流访问,发现北海道地形多山地丘陵,岛屿的东西两侧气候差 异明显。有很多牧场,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成群的奶牛悠闲地吃草。据当地人介绍, 每年春季偏南风初起,北海道东北部海域薄雾随之弥漫。北海道除海运外,陆地新干线网从北海道出 发可至南部九州岛。
(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6 分) (2)分析北海道畜牧业比重大于种植业的原因。(6 分) (3)判断图中①②哪一海域更容易出现海雾,并说明理由。(4 分)
27.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 29%。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1)简述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4 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6 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6 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可可树属热带作物。1847 年英国人利用可可生产出第一块固体巧克力,此后欧洲和北美成为世界上最 主要的可可加工地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人采用可可树与椰子树间作种植模式,该国逐 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可可种植国和出口国,但可可加工业长期相对落后。2010 年印度尼西亚开始对可 可出口征收出口税,对本国可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位置和该岛某可 可种植园椰树与可可树间作模式。
(1)依据苏拉威西岛的可可树种植环境,推测可可树生长喜好的气候条件。(8 分) (2)简述苏拉威西岛可可种植园枯枝落叶覆盖层的作用。(6 分) (3)分析印度尼西亚可可加工业落后于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原因。(4 分)
2019 级高二上学期文科地理期中考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D
B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B
A
B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B
A
二、综合题(50 分)
26. (1)纬度位置: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半球位置:位于东半
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板块位置: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的交界处。(每点 2 分,任达三点得满分) (2)北海道纬度较高,气候冬冷夏凉,雨雾较多,光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利 于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发展畜牧业;地形多山,平原狭小,耕地较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日本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产品市场广阔;乳畜业产值高于种植业,农业收益较高; 北海道海陆交通发达,便于乳畜产品输出。 (3)②海域。理由:②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7. (1)绝大部分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 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 力量缺乏。
28. (1)苏拉威西岛纬度低,热量充足,可可树喜好高温;苏拉威西岛地处赤道多雨地带, 降水丰富,可可树喜好湿润;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大,光照较强,椰树林为可可遮挡部分阳 光,可可树喜好适当荫蔽;地处赤道无风带,风力和缓,且有椰树林挡风,可可树喜好弱风。 (2)枯枝落叶覆盖层可以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表土和养分的流失;降水较少的季节 枯枝落叶覆盖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高温条件下枯枝落叶的分解可以增加土壤养分。 (3)欧洲、北美经济发达,且居民喜爱可可制品,可可制品消费市场广阔(印尼远离欧洲、北 美等主要可可制品消费市场);欧洲、北美可可加工业技术领先,历史悠久(印尼可可加工业 起步晚,产业基础和技术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