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的参与信息实践。
2、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2、说明每个案例中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将会受到什么处罚,让学生能具体地感受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
2、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3、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探讨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
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学生们平常对于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有一些学生更是一无所知,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法规知识和意识,做信息社会的守法公民。)
【教学分析】
对信息安全各方面作一个总体介绍,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任务驱动法等。
【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习资源:学生教材:《信息技术》浙江版。
教学材料网站:
(1)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http://www.infosec.gov.cn/index.php
该网站上提供了我国已经立法的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
(2)中国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
http://www.antivirus-china.org.cn/law/fagui.htm
(3)因特网法律法规:
http://member.netease.com/~bytalent/lawnet/net_safe/03.htm
(4)中国网络信息安全:
http://www.china-infosec.org.cn/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
【教学过程与环节】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 境 案 例 举例说明在信息活动过程中主要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虚拟性和开放性,单纯从技术角度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从长远和全面角度规范、保障信息安全,必须加强对人们的道德和法律教育。 交流与思考。 说明:加强道德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任 务 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填写其造成的危害。 交流并填写表格内容。 启发,引导。
导入新课内容
新 课 学 习 分 组 为了维护信息安全,网上活动的参考者即创造、使用信息的人都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具体来说要切实做到下面几点:
1.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2.未经允许,不得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3.未经允许,不得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4.不得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5.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行为。 阅读教材,与此同时,注意自己在网络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讲解,指导。
分 组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交流 强调其重要性。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参考网站:
1)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http://www.infosec.gov.cn/index.php)
2)中国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
(http://www.antivirus-china.org.cn/law/fagui.htm)
3)因特网法律法规:
(http://member.netease.com/~bytalent/lawnet/net_safe/03.htm) 到网络上查看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提供参考网站。
小 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 回顾本节课内容。 通过总结,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