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本节课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绘制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91~9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 ?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 ?
3、在读图的过程中,获取信息,体验用条形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 ? ?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 ?
教学难点:
能制作条形统计图,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每个表示的单位。
内容位置结构图
教学结构图
师生谈话
条 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统 读图
计 探索新知 交流信息
图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制图,交流结果
拓展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题。
出示统计图。
光明小学阅览室星期一到星期五读书人数统计图
20014年2月
(1)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得到:
① 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② 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多,星期三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少。
(2) 提出问题并解答。
① 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少人?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这样有什么好处?
a. 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人,以前学过的统计图一格就表示1人。
b. 这个统计图可以表示更大的数量,如果必要时一格还可以表示10人、20人……
② 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你是怎么算的?
a.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b. 汇报计算方法,结果。
(40+47+35+40+58)÷5
=220÷5
=44(人)
2. 试一试。
(1) 出示统计表。
在老年活动中心菜价各种健身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项目 秧歌队 合唱团 舞蹈队 太极拳班 书法班
人数(人) 43 52 37 29 25
让学生读一读统计表中的内容。
(2) 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 你认为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呈现统计图。
师:这个统计图,每格代表多少人?
② 你能把这个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让学生在课本中,把这个统计图补充完整。教师巡视、指导。
(3) 展示学生描绘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的“练一练”。
第1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 交流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作简要评讲。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