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6 19: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线段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线段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生长,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认真观看动画片,里面是只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小鼹鼠是怎样钻洞的?哪位同学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出示图片)

由情景图抽象成线段图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明白,可以用什么表示洞口?用什么表示逃生路线呢?(课件演示)
A B C D
探究新知
探究4个洞口感受有序
出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引出课题
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就是数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在数线段中有哪些学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数图形的学问。板书:数线段的规律
示范画图
学生独立填表画图解决问题
洞口数 示意图 算式






5、汇报交流
预设:生1:
从A点出发有:线段AB、 AC、 AD 3条
从B点出发有:线段 BC 、BD 2条
从C点出发有:线段 CD 1条
一共有3+2+1=6条。
生2:先数基本线段有:线段AB、BC、CD 3条
由两条基本线段组成有:线段AC、BD 2条
由两条基本线段组成有:线段AD 3条
一共有3+2+1=6条。
6、生再次说数线段的方法,教师课件演示
(二)层层渗透,感受模型
1、如果有5个洞口,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6个呢?
2、独立探究
3,汇报交流
(三)梳理回顾,再次感受规律

三、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

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如果有6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说思考过程。
四、课时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我们把生活中的鼹鼠钻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在数线段时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进行有序思考,要想做到有序思考,就要进行分类计数,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最后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其实生活中还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等待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
板书设计
数线段的规律
有序思考 不重复 不遗漏
4 个 3+2+1=6(条)
5 个 4+3+2+1=10(种)
6 个 5+4+3+2+1=15(种)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数图形的学问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节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探索发现、提示点拨、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创设出了具有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主动质疑、积极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课程标》不仅把“数学思考”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同时,还将“双基”扩展为“四基”,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变得尤为重要。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指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只是第二位”。本节课我注重学生有序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在三年级学习《搭配中的学问》,积累了一定的有序思考的活动经验。基于学情,我就大胆的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利用电子白板的画图功能给孩子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边说边画,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个性化的思维过程,突现出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画图策略。通过师生、生生、生板互动不仅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转化,同时将问题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上。
三、多媒体有效辅助教学。
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达到了有效的互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有趣、直观,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了复杂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后教学中我还需在互动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反馈,课前更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的指导。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数字环境,使互动更加便捷,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