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信息窗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在观察感知“一周”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借助适当的工具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圆、毛线绳等。
学具:若干平面图形、毛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谈话:
刘老师呀,有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他有一个孩子,名叫睿睿,巧了,也是三年级。和你们一样大,可是呀,他的身体不太好,爸爸给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要围着这个操场跑一圈,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
2.播放动画视频
我们来看看睿睿是怎么跑的,第一天出发了,看看跟你想的一样吗?跟你想的一样吗?
第二天又跑了,这会是沿着边线跑的,你有发现什么了?
第三天他能做到爸爸的要求没有,若做到了,给点掌声,加加油。 第三天他是怎么跑的呢?
这才叫围着操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叫一周。谁来指指,哪儿是操场的一周,
那么这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那孩子们这400米是不是操场一周的长度?那这400米也叫作操场的周长。
揭题并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一周”概念的建立是理解周长关键,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关于(图形、物体的表面)一周的表象认识,然后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头脑里建立一周的抽象概念。)
感知周长 探究新知
1.出示平面图形三角形、圆
分别找出三角形和圆的一周在哪儿?并指一指。
师:那三角形的一周和这圆的一周,谁的更长一些?
学生回答
同意三角形的举手,同意圆形的举手,看来意见不统一,那接下来怎么办,比一比。
师:我将这个三角形的边线从这一点断开,把它取下来,你发现他是一条(线段),那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刚才这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我把它粘到这儿。
圆形我也将它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把它取下来,它也是一条线段,它也应该是圆形一周的长度。
看来要揭晓了。到底谁的更长一些呢?
他们一周的长度到底有多长呢?我这儿没有尺子,谁的尺子借我用用。谁的眼睛好,来看看。这个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圆形一周的长度是?0刻度对齐了
2.操作活动
(1) 出示操作要求
(2)探索发现
(3)交流展示
3.抽象概括
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
4.比较发现,理解周长的意义。
现在刘老师想画一个图形,你们看看,他有周长吗?(画∠)你们也认识这个图形,是什么?(角)他有周长吗?同意有的同学举手。谁来指一指,它的一周在哪? 发现了什么?
我们把这有开口的图形称为不封闭图形,那你说刚才我们指的这些图形应该就是封闭图形。
那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呢?
5.探究测量方法
(1)独立探究:拿出我们的小练习纸,测量时取整厘米数好吗?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如果有发现的问题请告诉老师。
(直尺测量不了,你有什么办法?)
2.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办法。
4.比较归纳
像这样的图形他们的边都是直的,我们叫直边图形,我们在测量和计算时用什么工具。(直尺)像这样的图形,他们的边什么特点,我们叫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线,进行测量。把弯的转化为直的进行测量。
三、拓展练习 能力提升
我们不但认识了什么是周长,还测量和计算了周长,你觉得你对周长有认识了吗?是不是认识清晰了呢?
数出图形的周长
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周长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概括提升
回顾本节课,评价自己,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