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家买新房子了”信息窗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选自青岛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家买新房子”信息窗一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爸爸拿着图纸带着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境,借助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引入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关于面积的认识,是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突出“面积”概念的认识和体验,本节课采用自选的单位进行图形面积的测量,使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参考了冀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等教材分两课时的编排特点,所以本信息窗一的内容采用两课时进行,本节课重点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将放在第二课时学习。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及“封闭图形”不易理解。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利用课桌面、黑板面、数学书的封面、一体机的表面等直观实例让学生观察,动手拼摆,充分体验,并利用多媒体优势、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什么是“面”及“面”的大小,从而科学、完整地归纳出面积的含义。在学习素材中,我选取了“你家有几间房?哪个房间大?”“爸爸和小明为什么争着打扫小卧室?”等一些生活气息的话题,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和合理,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打扫新房的微视频、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圆形塑料片、大小正方形塑料片若干)、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最近谁家里买了新房子?有几间房?有哪些房间?你喜欢新房子吗?小明家也买了新房子,一家人可高兴啦,你看,他们正在争着打扫卫生呢!(播放视频)
2.讨论:为什么小明和爸爸都要争着拖小卧室的地板呢?
【设计意图】课的导入从小明家打扫新房子的卫生入手,以“为什么争着拖小卧室的地板”为话题展开讨论,由此引出“地面小”这个关于“面”的数学信息。由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感知,概括含义
1.我们周围还有这样的面吗?请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课桌表面、文具盒的表面、黑板面、数学书的封面……
摸一摸:请学生示范摸一摸课桌表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现场直播学生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摸法:(1)摸的是周长;(2)摸的是面。
说一说:他摸的是面吗?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与亲身经历、生活经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借助实物实实在在的感受什么是面。
2.结合实例感知“面”的大小。
(1)出示黑板面和课桌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其他的面呢?
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那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
照样子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2)观察从课桌表面、门的表面拓印出来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它们有大小吗?所有的图形都有大小吗?
这个图形的大小能确定吗?(出示不封闭图形)课件动态演示不封闭图形涂上颜色的效果。
不封闭图形,不能确定它们的大小,我们就不研究它们。我们研究的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举例: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那三角形呢?正方形呢?
3.归纳整理面积的含义
我们回顾一下,到底什么是面积呢?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本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慧眼识精,寻找方法
(1)刚才爸爸和小明都争着拖小卧室的地面,这是为什么?请学生观察小明新房子的平面图,哪个房间的地面面积最小?哪个房间的地面面积最大?
对比度大的,一眼就可以看出结果的,我们可以用观察法。
(2)客厅和大卧室比呢?学生上台操作重叠的比较方法。
(3)餐厅和厨房比呢?还能一眼看出来吗?
学生思考,并上台演示。预设:无法通过重叠比出面积大小。
你还能想出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小组讨论。预设:用一种图形去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这一安排,为下一步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将这两个房间地面的平面图形从上面移出来,并发给每个小组。明确活动要求后,小组内进行摆拼,交流结果。
(2)展示小组合作结果,汇报交流。
预设1:用圆形摆,餐厅的地面面积比厨房地面面积大。
预设2:用大正方形摆,餐厅的地面面积比厨房地面面积大。
预设3:用小正方形摆,餐厅的地面面积比厨房地面面积大。
预设4:一个用大正方形摆,一个用小正方形摆,厨房的地面面积比餐厅地面面积大。
观察上述结论:对此结果有疑问吗?(用大小正方形同时测量的结论不准确。)你认为同一次测量中应该用什么标准?
(3)相互评价,适时追问。你认为哪种图形最合适测量面积?
预设:用圆形测量会有空隙,有空隙就没有把面积都测量到。正方形可以密铺,没有空隙。
结论:大正方形、小正方形都合适。所以我们一般用正方形来测量。并且在同一次测量中要统一测量单位。这种方法我们叫做测量法。
(4)总结归纳,得出结果。餐厅地面的面积更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学具,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过重叠、拼摆图形等方法尝试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自主练习,应用提高
1.巩固新知,及时应用。
小卧室和餐厅地面面积谁大呢?能够测量一下吗?选用一种正方形来测量(学生操作)。谢谢你们,帮小明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比较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班内交流(①为什么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第三个图形面积最小。②第三个你是怎样数的?)
【设计意图】通过数格子比较一组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可以为后面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探索有关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一些铺垫。
(2)比较从同一幅宜昌市地图上的三个地区的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在区分度比较明显时,不规则图形也能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
五、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我们在测量面积时选择什么图形最合适?同一次测量中对正方形的大小有什么要求?
2.在具体的测量中,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