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生物 必修2 第2章本章优化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生物 必修2 第2章本章优化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25 18: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本章优化总结
专题归纳整合
本章网络构建
阶段性综合检测






本章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点 发生的部位或器官 一般的组织器官均可 成熟的有性生殖器官
母细胞 体细胞(受精卵) 性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一次,减Ⅰ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过程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有交叉互换现象;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
后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类似,但无同源染色体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
体行为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不出现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分离
子细胞数目 2个 雄为4个,雌为(1+3)个
子细
胞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
最终子细胞
染色体数 与亲代细胞相同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点 子细胞核的遗
传物质组成 几乎相同 不一定相同(基因重组形成多种配子)
染色体及
DNA数量
变化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点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均有子细胞产生;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相似,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义 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核DNA(c)的数量关系,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那么该图可表示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例1
【尝试解答】 D
【解析】 该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若生物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则有丝分裂后期是16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8条。
相同点 ①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方法
不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直接分离:分离S型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P和35S)
结论
不同 ①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特别提醒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S的存在部位:
(2)通过两个实验可以体现出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以下特点:稳定性;可以自我复制,保持连续性;可以指导蛋白质合成。
下面是关于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尝试解答】 B
例2
【解析】 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繁殖,因此必须使用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才能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参与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因此既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其不是遗传物质。
1.基因与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具有遗传效应是指其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有的DNA片段不能控制性状,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2.基因与性状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
对基因的理解
例如,豌豆高茎基因控制高性状,使豌豆长到2 m高;矮茎基因控制矮性状,使豌豆长到30 cm左右。
3.基因与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
基因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包含着遗传信息,对于某个基因而言,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而不同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又是不同的。
4.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解
特别提醒
(1)染色体并不是DNA的惟一载体,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
(2)并非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都位于DNA上。例如,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信息存在于RNA分子中。
分析下图,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例3
(1)图中的A、C、D、F、G依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1个G中含有________个E,在有丝分裂的中期,G和E的比值是________。
(3)D共有________种。D和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决定F结构多样性的是________的排列顺序。
(4)E是由________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按照反向平行方式盘旋而成的________结构。
(5)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__,基因和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解答】 (1)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前两空顺序可颠倒) 脱氧核苷酸 蛋白质 染色体 (2)1 1∶2 (3)四 D控制F的合成 D (4)两 双螺旋 (5)E 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E片段
【解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而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通常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这些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与特异性就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无论DNA分子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否相同,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均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阶段性综合检测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